口子窖2024.jpg
烏鎮峰會十年丨古鎮的慢與快:注入互聯網基因,水鄉跑出新速度
2023-11-03 21:20:00  來源:潮新聞  
1
聽新聞

記者 朱麗珍 通訊員 陳厚文

小橋流水、青石板路,推開木窗,映入眼簾的是眼前一灣碧綠河水——這是烏鎮,一座擁有7000年曆史的水鄉古鎮。記憶中,坐著搖櫓船的古鎮猶如一條慢時光隧道,行走於白牆黑瓦之間,盡是槳聲欸乃。

如今,一輛“一鍵呼叫”的自動駕駛汽車穿梭在小橋流水之間,載著“從前慢”的古鎮進入提速新賽道。

從273天拔地而起的“烏鎮之光”超算中心,到停車、養老等智慧生活的一一實踐,十年裏,注入互聯網基因的古鎮,重塑了全球互聯網版圖,也見證了用創新作答、與時間賽跑的桐鄉新速度。

水鄉烏鎮

每秒181.9千萬億次的超級運算

曾經的烏鎮,很難與速度相關聯。這裏有的,是煙雨江南的朦朧,撐著一把油紙傘漫步在石橋上,靜謐之中能聆聽橋下蜿蜒小河的流水潺潺。如果來烏鎮旅遊,一定有人推薦到茶館坐坐,一麵傍水,一麵臨街,茶館裏彌漫著的,都是泛著黃的舊時光。

然而,十年互聯網光陰,江南慢時光的底色之上,真正的烏鎮速度,正在對標世界水平。

烏鎮大道西側,一個藍色立方體建築,正是被稱為“浙江大腦”的“烏鎮之光”超算中心。內部一台台超級計算機堆疊其中,仿佛科幻電影的畫麵照進現實。

超算中心被稱為全球科技競賽中最重要的設施之一,也是國家在計算領域的重要象征。在中國,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廣州中心和深圳中心,都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能夠完成複雜的計算任務,在工業設計、金融和商業領域、氣候變化、疾病預測和材料研究等領域,幫助科學家和工程師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挑戰,致力於解決世界上最複雜和最緊迫的問題。

衡量一個超算中心的能力,浮點數是指標之一,即每秒運算次數。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超算中心浮點數已達到每秒千萬億次以上。

作為全國第14個國家超算中心,“烏鎮之光”的肚子裏就藏著一個個超級計算機,每秒能進行181.9千萬億次浮點運算。這樣的算力水平妥妥躋身全球前十。

如今,“最強大腦”正在不斷轉化成桐鄉乃至浙江的腦力,承接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服務省內外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並醞釀孵化出更多新科技。

在烏鎮,以“烏鎮之光”超算中心為基點,往北往東延伸,規劃出互聯網集聚區,這裏的企業大多離不開超強“算力”的加持,由此突破多項技術難點,助推多款新品問世。

而在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超算中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可對雲層運動進行精確模擬與觀測,有了更快的超算能力支撐,讓天氣預報變得更加精準。

“烏鎮之光”超算中心

一鍵直達的智能生活

烏鎮峰會十年,時光在這裏按下了快進鍵,一批批智慧項目接連落地,改變了古鎮枕水而居的慢時光生活。

一名住客在一家民宿“刷臉入住”、一個居民在互聯網醫院通過設備與北京一家醫院的眼科醫生進行連線診療、一名遊客在烏鎮景區使用手機支付寶購買蛋卷、一位司機在停車場不用掏錢包拿手機就能享受“無感支付”駕車離場……隨處可見的一個個場景裏,是互聯網技術不斷拓展著烏鎮居民智慧便利生活的邊界。

無人駕駛汽車

在這裏,掏出手機打開“蘿卜快跑”小程序,就能呼叫一輛無人駕駛車,感受最“潮”的無人駕駛車出行體驗。這些無人駕駛車輛不僅能自動識別紅綠燈,還能根據實時路況,在不超過最高限速的基礎上,穩步調整車速……嫻熟的駕駛技術堪比“老司機”。

在這裏,一個小程序就能解決最棘手的停車難問題。即將上線的“智行烏鎮”平台,整合了烏鎮景區及鎮區超7000個停車位信息,還有公交、公共電單車等公共交通資源也囊括其中。從“堵在路上”轉為“遊在烏鎮”,實現一個端口就能掌握出行信息。

峰會的永久落戶,讓桐鄉在經濟、民生、生態、文化、治理等多個領域都實現了曆史性數字化變革。依托互聯網不斷更迭的場景打造,也讓老百姓養老看病、生活起居更加便利。

走進烏鎮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一把“聰明的椅子”引人關注。老人坐在這把椅子上,隻需兩分鍾,心髒波形、呼吸波形、中醫體質等多維指標便會出現在電子屏幕上,為重點監護的老人提供智能化的健康監測。

自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以來,烏鎮便不斷推進智慧養老建設,圍繞“浙裏康養”,迭代升級“e桐養”智慧養老平台,設立助餐、住養、居養、安護、樂享五大板塊,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資源一鍵直達。

經過前期的快速推進,眼下,位於烏鎮鎮植材路與南苑路交叉口的桐鄉市烏鎮智能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已進入裝修掃尾階段。中心投入使用後,可新增200個養老床位和313個護理床位。中心基於物聯網技術,搭載全智能化養老係統,通過在居家養老設備中植入電子芯片裝置,實現老年人身體狀況、生命體征、防跌倒等數據的實時監測。

智行烏鎮小程序

從60天縮短到5天的桐鄉速度

不久前,總投資10億元的桐鄉市恒隆化工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精細化工新材料、10萬噸界麵處理劑項目,以及總投資10億元的桐昆集團浙江恒超化纖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提升項目在桐鄉洲泉鎮開工。

現場,桐昆集團恒隆三期項目就拿到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不動產權證4張證書,工程建設項目“四證聯發”,真正實現“拿地即開工”。

數字賦能,刷新了重大項目建設的“桐鄉速度”。

三年前,桐鄉市政務數據辦、建設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水利局、開發區(高橋街道)對振石集團華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遷廠新建項目開展竣工聯合驗收,拉開桐鄉市“拿地即開工”項目的序幕。

自此之後,利用數字化手段,桐鄉變“多窗辦”為“一窗辦”,變“企業跑”為“數據跑”,項目審批時間從60天縮短到5天以內。

全省首創的“拿地即開工、竣工即驗收”模式,以“桐鄉速度”護航企業發展,也見證了一個個速度奇跡。

以“烏鎮之光”超算中心項目推進為例,由三大主體建築組成的超算中心,難點不僅在於土建工程本身,更難在設備的安裝。

在最為重要的主體施工階段,項目采取施工人員24小時倒班作業製度,加班加點推進項目,最高峰時有將近1000名工人同時進場施工。而麵對最棘手的安裝問題,施工方打破以往“先施工、再移交安裝”的常規操作,創新采用“一邊施工、一邊安裝”的交叉作業方法。借助BIM建築模型信息技術,相關技術團隊預先對整個項目進行三維建模,還原項目建成後的真實場景,並對所有智能計算設備、機電安裝管道等進行精準排布,有效避免了設備進場與施工裝修時發生碰撞、管道與管道間出現交叉重疊等情況,最終實現了“一邊施工、一邊安裝”狀態下的零返工。

“項目從開工到建成僅用273天,這樣的‘桐鄉速度’也引發了我們企業內部的連連驚歎。”談及“烏鎮之光”超算中心項目推進之快,“烏鎮之光”超算中心運營方負責人曾發自內心地感歎。

數說

●“烏鎮之光”超算中心平均利用率超過48%,總用戶數11874個,桐鄉智能計算產業產值突破10億元。

●桐鄉“真金白銀”保障民生支出從2012年的32.73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11.75億元。

●桐鄉在10多個領域推廣城市智慧化應用,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實現率達100%。

標簽:
責編:路航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