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窖2024.jpg
​烏鎮峰會十年丨古鎮的舊與新:一場古韻與科技觸碰的蝶變
2023-11-03 21:20:00  來源:潮新聞  
1
聽新聞

記者 朱麗珍 通訊員 陳厚文

十年前,當烏鎮人看到機器人時,總會惹來一群人跟它打招呼,機器人的俏皮回複,準能讓周圍人笑成一片;十年後,隨處可見的自動駕駛車輛,已經提不起烏鎮人“追車”的興趣,曾經讓他們感到好奇的機器人,也早已進入生活場景中,承擔起保潔、安全巡邏等工作。

擁有1300多年建鎮史的烏鎮是古老的,曾經的水鄉澤國,因水成市,傍河成埠,從宋代起逐漸發展為江南貿易重鎮。

過去,豐沛的河水帶來人流,一艘艘南來北往的貨船運載著物資。如今,數字產業快速發展,古鎮早已換了模樣,人才、技術、資本彙聚,這座千年古鎮站到了信息時代的最前沿。

站在“互聯網+”與“智慧城市”的風口,烏鎮正在經曆一場古韻與科技觸碰產生的蝶變。

水鄉烏鎮

與人才“互粉”,打造科技創新“超級引擎”

一座拿得出手的江南古鎮,必定缺不了書卷文化的積澱。從昭明書院、茅盾故居到木心美術館,一座座故居,讓烏鎮成為了江南古鎮中的頂流存在。而行走在青石板路上,一家家

非遺傳統作坊,不僅可以體驗傳統手工藝,還能感受古鎮匠人精神的傳承。

茅盾故居

從名人到匠人,皆是屬於烏鎮過去的人才,支撐起一座魚米之鄉的發展。如今作為互聯網產業集聚區,更多的人才在這裏開啟火熱的青春,找尋夢想的歸宿。

夜幕已沉,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裏,科研人員仍專注地進行實驗操作,爭分奪秒工作至深夜,這是墨卓團隊的常態。

2020年,墨卓首席執行官裴顥、首席技術官鄭文山、首席運營官劉寒三位創始人,將墨卓從波士頓帶到桐鄉,並下定決心把烏鎮作為墨卓的全球總部,從零開始,攻關單細胞測序技術。一年後,隨著“90後”哈佛博士徐雲飛的加盟,哈佛“四劍客”正式成團,共同開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神秘之門。此後,墨卓生物發布首款產品,單次運行僅6分鍾,可捕獲約十萬細胞,細胞捕獲率可達70%,一舉打破單細胞測序領域長期由國外壟斷的局麵。

哈佛博士,為何選擇落戶桐鄉?對於徐雲飛來說,在桐鄉生活,有一種從沒體會過的安心感,不僅來自於熱愛的單細胞測序事業,也來自於這裏的人文環境、生活方式和人才政策。

從選擇一家公司,到“加盟”一座城市,越來越多的“徐雲飛”做出了相同的選擇,成為桐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依托優越的地理區位、先進的千億級產業集群、活躍的17萬個市場主體、旺盛的創業創新需求……圍繞烏鎮大道科創走廊,桐鄉布局烏鎮實驗室、烏鎮院士之家、“烏鎮之光”超算中心等“科研重器”,一批重大創新載體、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科技企業孵化機構逐漸聚沙成塔,為桐鄉人才創業創新提供更加強勁的平台支撐。

這些年,桐鄉為一個“才”字動足了腦筋——啟用4.1萬平方米的世界互聯網人才大廈,聚力打造線上線下融合、一站式、多元化的人才生態綜合體;建立起青年人才驛站,為來桐青年人才提供7天免費入住;高標準打造李寧體育園、鳳凰湖人才公園、國際人才社區……桐鄉與人才開啟雙向奔赴的“互粉”之路。

墨卓生物

365天不落幕,掘金互聯網國際會展新高地

近80條河流,100多座石拱橋,將河道與人家、街道相連,水鄉民居的烏鎮也以“河網”格局而聞名。

伴隨著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永久落戶,烏鎮彙聚起大量人流、商流、信息流,紛紛承接國家級、國際級高峰論壇,搭建起桐鄉與世界互聯互通的橋梁紐帶。擁抱機遇,觸網蝶變,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來烏鎮、來桐鄉開會,基礎獎勵補助最高120萬元!”今年7月,桐鄉針對會展業出台了重磅政策。今年以來,烏鎮健康大會、濮院時裝周、烏鎮戲劇節、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總決賽等近400場大型會展活動在桐鄉舉辦,桐鄉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會展高地。

掘金會展經濟,桐鄉烏鎮為什麼能?

來烏鎮參加過互聯網大會的人會有深刻的感觸:即便成百上千人同在一個會場,WIFI、5G信號都很流暢,傳高清視頻和圖片毫無壓力。站在科技前沿的烏鎮景區,已基本實現5G網絡鎮區全覆蓋,智慧停車、二維碼點餐等支持會展產業的智能硬件設施和軟件係統的應用同樣一應俱全。在古色古香的建築群裏,坐落著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雲舟賓客中心、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等高標準的會議場所。

依托這些一流的場館、多元化酒店和豐富的辦會辦展能力,桐鄉已成為國內外重大會展活動的重要選擇地。

而今年,利好消息仍在不斷傳來。

全球首個以互聯網為主題的大型科技館——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將揭開麵紗,通過故事性和科技感相結合的方式,呈現一個“365天永不落幕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互聯網大道計劃開工建設,未來這條大道將直接聯通烏鎮高速口與總部會展區,大幅縮短車輛進出時間。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

點“數”成金,揭開數據要素產業園麵紗

無人工廠、5G機器人、超級計算機……十年來數字經濟帶來的成果,深刻地改變了桐鄉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為江南水鄉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而車間裏機器的每一次轉動,馬路上公交車的每一次出行,都會留下一串數據痕跡,將這些大量數據集聚上雲,進行加工再造轉化為產品或者服務,就有可能變成新的資產。

當數據成為繼勞動、土地、資本、技術之後的第5生產要素後,它也被視作數字經濟時代的“新黃金”。

“新黃金”能為一座城市帶來什麼?“掘金”數據要素市場,桐鄉又快人一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十年之際,桐鄉出台《烏鎮數據要素產業園建設工作方案》,明確要推進社會數據有序流通、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桐鄉成為縣級市探索“讓數據變資產”的先行者。

根據方案,桐鄉將圍繞建設數據要素產業發展基礎體係、建立數據要素製度體係、構建數據要素產業服務體係,分階段開展18項重點任務。而方案目標明確,到2025年,數據要素產業園力爭集聚主導產業企業50家以上,年數據登記備案交易額超1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200億元。

事實上,在點“數”成金方麵,桐鄉已有不少場景落地。在新鳳鳴集團孵化的浙江五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內,智能“大腦”坐鎮指揮、發出指令,龐大數據庫中的數據可隨時調取運用,可充分開發挖掘行業數據價值;在與百度合作中,自動駕駛出行在烏鎮紮根,通過數據整合應用上線“智行烏鎮”,實現路線智能規劃和車輛高效引導;在烏鎮創立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的微醫,也在努力探索健康大數據交易的場景……

眼下,伴隨著烏鎮數據要素產業園的麵紗揭開,桐鄉於數字時代大潮中,激活數據要素價值的掘“金”之路也清晰可鑒。就在前不久,桐鄉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地區名單,這也意味著公共數據經依法授權後,可以被加工處理開發形成更多的數據產品和服務。

數說——

●桐鄉已建成烏鎮實驗室、未來產業研究院等100餘個創新平台。

●全省首批“浙江院士之家”試點的“烏鎮院士之家”,已累計集聚院士119位,引近40個高精尖項目,帶動全市引育各類人才超21萬人。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013年的42家增長到現在的691家,高新技術產業規上占比從30.9%增長到67.8%。

●今年以來,桐鄉已舉辦各類大型會展活動379場,實現會展服務業營收同比增長109%。

標簽:
責編: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