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聞 通訊員 陳厚文
桐鄉烏鎮,江南水鄉腹地,自古便以水網密布著稱,“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概括江南特色;而如今,隨著互聯網峰會正式落戶烏鎮,經過十年發展,另一張數字經濟大網已巍然成形,成為烏鎮的新名片,成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引擎的硬核支撐。
由數字經濟發展而來的“三智一網”(即智能汽車、智能計算、智能傳感和工業互聯網),構成了桐鄉新的江南勝景,也網出了一個新世界。
機器人變身“紡織工”
桐鄉自古便是魚米之鄉,蠶桑業十分發達,絲織品一度成為貢品。乾隆一下江南,船過嘉興、石門時賦詩:“夾岸桑樹數十裏,果然蠶事此邦多。”至近現代,蠶桑產業在桐鄉經濟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隨著產業發展與更替,紡織業麵臨著巨大壓力,一度步履艱難。轉型探索一直持續。
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永久落戶桐鄉烏鎮,加快了產業轉型。不僅是蠶絲,當地傳統產業裏的化纖絲和玻纖絲,都通過數字經濟的推動,順利實現了迭代升級。
走進桐鄉新鳳鳴集團的5G工廠,各式各樣的智能機器人出現在生產流水線中,傳統工廠已悄然變身為未來工廠。紡絲車間內,紡織女工來回走動忙著查看的場景早已不見,取代的是一個個大眼睛智能巡檢機器人,它能通過智能攝像頭及時發現“飄絲”情況並上報,準確率很高。此外,還有承擔取貨工作的自動落筒機器人、提升搬運效率的智能移動車……在機器人助力下,該工廠年人均產量可達800噸,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
在新鳳鳴集團差別化聚酯纖維新材料“未來工廠”,依托“5G+工業互聯網”的新技術,工廠運行效率提升20%、研發周期縮短50%,每年人均產值超600萬元。
烏鎮峰會的永久落戶,為傳統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插上了翅膀,亦加快了當地產業轉型的步伐。
桐鄉濮院鎮是著名的毛衫生產基地,一家一作坊,一院一工廠曾經是市場成型的有力推手,但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這樣的小打小鬧遠遠跟不上產業需求,互聯網的到來帶動了產業從線下到線上,推動了市場和生產的轉型。
在生產端,企業大量使用智能技術,改變了毛衫產業傳統的生產模式,邁出了市場製度化的第一步;在產業端,上線了毛衫智慧互聯網平台,對大市場的交易指數、價格指數和時尚指數等數據掌控;在市場端,迭代升級智慧市場3.0,創新推出了智慧物流全新應用,實現了生產鏈、銷售鏈、流通鏈和配套鏈的閉環貫通。一整套流程,讓濮院實現了從“馬路市場”到“數智毛衫小鎮”的蝶變。
經過十年發展,桐鄉的主導產業從原來的桑蠶絲、化纖絲、玻纖絲、紡織服裝“三絲一紡”,轉變為現在的智能汽車、智能計算、智能傳感和工業互聯網“三智一網”……產業蝶變,映射出數字時代的熠熠光芒。
“智能”鋪滿出行路
江南水網密布,烏鎮沿河而居的居民曾經每家都有一艘小船、一個河埠頭,小舟穿行在水道間,帶來“欸乃一聲山水綠”的舒暢。隨著時代發展,小船早已退出居民生活,智能汽車成為居民出行的“隨手招”,打到一輛自動駕駛車輛都不算新奇事。而這對大城市居民來說,是一種對未來出行寄予的美好夢想,如今這一夢想在烏鎮實現了。
這背後,依托的是桐鄉·烏鎮智擎智能駕駛產業園的眾多智能汽車創新項目與研究。
2021年,桐鄉·烏鎮智擎智能駕駛產業園開工建設。它是以互聯網創新發展實驗區大數據產業生態園為依托,建設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先導項目。產業園聚焦汽車感知、通訊、芯片、算法和控製等智能汽車核心環節,立足互聯網產業優勢,聯合智能汽車技術廠商、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智能汽車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突破環境感知、高精度定位、汽車超算平台等卡脖子技術,推動鏈式發展與產業能級躍升。
在敏華未來汽車智慧產業園展廳裏,一個頗有藝術氣息的機器人很吸睛,它留著山羊胡,頂著一頂草帽,戴著黑框眼鏡,是個造型獨特的“繪畫大師”,你隻要和它對視幾秒,它就會揮動握著畫筆的手,幾分鍾後你就會得到一張自己的肖像畫。經過多年發展,這裏研發的智能產品,已經從汽車生產延伸到其他各個領域。
今年秋天,深圳佑駕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在烏鎮完成公司注冊,即將籌劃廠房建設。項目投產後將主要從事駕駛輔助、智能座艙、高精地圖的研發和生產製造。隨著佑駕科技這一智能駕駛輔助產品生產基地的入駐,烏鎮已經集聚了百度Apollo、福瑞泰克、中澤科技等智能汽車行業內頭部企業超30家,覆蓋了感知、決策、執行、係統等層麵。區域內還配套了烏鎮運河智能汽車文化園、百度Apollo Park等項目,建有集智能汽車測試道路、封閉測試區等於一體的智能汽車測試場,可麵向各大整機廠、係統供應商提供智能輔助駕駛係統標準化驗證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公共道路牌照測試、研發性定製化測試等服務,智能汽車特色產業鏈更加清晰。
烏鎮,改變的不僅是出行方式,更是對智能產業的重新定義。
“數字”飛入田間地頭
江南素為魚米之鄉,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上,是桐鄉打造數字經濟的重要一環。
在嘉興市農科院基地裏,工作人員按下按鈕,無人駕駛收割機便動了起來。轉眼間,一排稻子就割了下來,草葉噴出,穀子則留在了它的“肚子”裏。一天下來,50畝水稻就收割好了。
數字化,也讓桐鄉的許多種糧大戶無需像以前那麼辛苦,“田保姆”數字化為農服務平台提供新型農業模式。種糧大戶點點手機,就能夠遠程在線預約農機作業代管代種等服務。以“田保姆”為代表的農業數字化生產方式在農村牧場也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桐鄉率先在全省上線開發的湖羊產業大腦,打造了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數字發展模式,推動5G智能傳感、機器人等技術在牧場應用,保證了生豬等畜牧產業的高效高質發展。
數字農場裏,機器人代替農民精耕細作;高標準“萬畝方”良田裏,水稻長勢旺盛,數字化助力下,新一代農人更加“耳聰目明”,農業生產更加輕鬆、精準、高效。橫港未來鄉村、烏鎮國際互聯農業博覽園科技中心、高標準農田樣板區……小鎮將高質量打造數字農業產業園,建設集豐產豐收、美麗田園、綠色生態、智能智慧為一體的“三生融合”示範樣板區。
截至目前,桐鄉已建成國家級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1個、省級未來農場2個、省級數字農業工廠6個、數字農業應用示範基地25個,開啟了“數字鄉村”發展的新賽道。
數說——
●首屆烏鎮峰會舉辦時,烏鎮與數字經濟相關的企業隻有12家,如今已經超過1000家。
●烏鎮今年前三季度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79.5億元,同比增長16.9%;數字經濟製造業完成產值38.4億元,同比增長73.6%;完成項目招引33個,累計計劃總投資86.72億元,其中新簽約項目11個,計劃總投資33.4億元,同比增加154.96%。
●嘉興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225.0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730.85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從2015年的6.4%上升至2022年的10.8%,占比連續八年保持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