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窖2024.jpg
生態環保看甘肅 | 打好生態牌,張掖甘州釋放美麗鄉村新活力
2021-07-19 19:05:00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作者:徐春暉  
1
聽新聞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徐春暉)7月16日-7月18 日,隴原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答卷”——全國主流網絡媒體生態環保行采訪團走訪張掖市甘州區的多個鄉村,看美麗新農村如何打好生態牌。

村容村貌全麵提升,繪出生態宜居新畫卷

電線密布、房屋老舊、村落淩亂、道路坑窪、基礎設施落後是過往農村村貌常態。然而,現在走進甘州區,田野綠意蔥蘢,集鎮煥然一新,村民圍坐在涼亭裏聊著家常,清澈的河水繞亭而過,鄉村景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甘州區多個村鎮都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主抓手和美麗鄉村建設切入點,整鄉整社推進老舊房屋拆除,建起一棟棟具有張掖特色的仿古民居。

雙塔村從2018年起就開始全方位、無死角開展村容村貌整治,現已建成仿古民宿自建房108套、安置房50套、農具用房184院,配套完善供水、供電、供暖、景觀、排汙等基礎設施。

靖安鄉在拆除了全鄉四個村39個合作社的基礎上,集中新建“4+2”個安置點,引入黑河水建設環鄉水係,打造出“戈壁水鄉、小橋流水”的景觀。同時,2020年,為改善農村特困老人的生活環境,靖安鄉投資近600萬元,將閑置鄉村學校改為28棟40平方米的公益性廉租房。“沒想到我們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子,家具、家電和食堂什麼都有,我們一分錢不花,直接拎包入住。”靖安鄉鄉民李吉華連連稱讚。

因地製宜百花齊放,打造生態農業品牌

過去,甘州區以玉米製種為主要產業,現如今,各村都已建立起自己的特色生態農業,從雷寨村的水果型西紅柿到烏江鎮的烏江貢米、精品西瓜、七彩胡蘿卜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百花齊放的景象。

“甘州晝夜溫差大,土壤呈弱堿性,可以用祁連山、黑河水澆灌,加上本地工業少,種植條件好,這裏種植出來的果蔬糖分高,口感好。”烏江鎮鎮長王開鋒指著當地培育的蔬菜水果介紹。

近兩年,通過招商引資,烏江鎮已建起多個示範區,如供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蔬菜示範區、出口東南亞彩色胡蘿卜示範區,優質果蔬每日源源不斷發往國內國外等中高端市場。

除了發展特色農業外,烏江鎮還注重種養融合,為改變土地鹽堿化現象,運用“鹽隨水來,亦隨水去”原理,在稻田四周開挖“寬溝深槽”,在降低土壤鹽堿程度的同時,進行漁業開發利用,大西北也有“魚米之鄉”。

黨寨鎮雷寨村正在積極打造西紅柿之村。2014年,雷寨村支部書記自掏腰包率先建大棚種植西紅柿。隨後,村裏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加入其中。

現在,雷寨村已建起高標準智能化日光溫室693座,從一家一戶生產到專業合作社運營,從粗放型到專業化大棚種植,建立起高附加值設施農業發展模式,並建設了尾菜處理車間、有機肥生產線,促進農業循環、綠色發展。2020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21400元。

“未來,我們將把全村剩下的土地也陸續變為西紅柿大棚,每年擴張,適度發展,並嚐試直播帶貨等形式,一步步打造出自己的西紅柿品牌。”黨寨鎮黨委副書記閆亮很有信心。

依托交通、產業優勢,發展生態旅遊新模式

生態美,產業興。甘州以生態為本,形成了多種發展模式。

一種是利用交通優勢,積極發展農業文化旅遊。雙塔村、甘浚鎮就立足張肅公路鄉村振興示範帶重要節點定位,充分利用丹霞大景區必經之路和城郊區位疊加優勢,大力培育發展集休閑觀光、客棧民宿、康養宜居為一體,“可覽、可遊、可居、可休閑”的鄉村旅遊產業。

另一種是推動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從高空俯瞰烏江鎮元豐村,在以綠色為主基調的田野中,1200畝稻田以黃、綠、紫等不同顏色拚湊成以“絲路水鄉·稻畫田園”為主題的形態圖案,“生態畫筆”描繪出令人歎為觀止的稻田畫。

“打造這個稻田藝術景觀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農業景觀化休閑化,再現甘州稻浪,傳承河西貢米文化,也是建成集農業種植+立體養殖、循環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生態科普+鄉村休閑為一體的絲路水鄉生態農業示範區。”烏江鎮黨委書記張玉寶說。“同時,以第一產業經濟為基礎,鄉村娛樂休閑旅遊經濟為引擎,我們還打造了集文化旅遊、休閑住宿、特色美食為一體的烏江鎮‘水雲鄉畔’農莊。遊客來到這裏可以吃優質果蔬,看美麗稻田畫,盡情感受西北別樣風光。”

標簽:
責編:戴淩 袁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