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即將來臨。這個春節有哪些新變化、新氣象、新趨勢?“新華視點”記者通過一些關鍵熱詞做了梳理。
【旅遊】春節帶動全球旅遊消費
去哪兒平台數據顯示,從春節期間出發的目的地來看,國內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廣州、哈爾濱、昆明、海口、西安、重慶機票預訂量較高。2月11日(大年初二)出行的預訂量較高,接近節前高峰。
為迎接八方來客,全國各地景區相繼送出“大禮包”。甘肅鳴沙山月牙泉、玉門關遺址、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免費向遊客開放;廣西多個景區宣布對東北三省遊客實行門票優惠活動;四川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和攀枝花市國有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實行“門票買一送一”。
2月1日,遊客在湖南省鳳凰磁浮觀光快線鳳凰攬勝站外的觀光步道遊覽。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2024年春節前夕,農曆新年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農曆新年被賦予更多世界性,也帶動全球旅遊消費進入旺季。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有4.24億人次出入境,同比上升266.5%。2月9日起,我國和新加坡互免簽證。隨著免簽國家增加、國際航班恢複,中國遊客的出境遊熱情高漲。在去哪兒平台上,泰國、日本、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中國澳門、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阿聯酋是熱門目的地。
“我姓瑞,歡迎哈爾濱來與我相會。”瑞士國家旅遊局局長用中文喊話哈爾濱。在這個春節,北歐四國仿佛與東北三省形成情感的共鳴。在去哪兒平台上,與“十一”假期相比,挪威、芬蘭、丹麥、冰島機票預訂排名均上升了10名以上。此外,卡塔爾旅遊局邀請中國遊客看熊貓,吉隆坡“唐人街”安排舞獅舞龍,期待春節與中國遊客相逢。
【出行】新能源車自駕成風尚
今年春運,客運量同比有較大增長。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春運首周,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13億人次。
火車票太搶手,不少人選擇自駕回鄉。
包頭距天津大約800公裏,過去10多年,楊順利都是從包頭開燃油車回天津過年。不久前,楊順利才知道,沿線大一些的高速服務區大都可以充電,老家天津寧河區實現了公用充電站鄉鎮全覆蓋。這讓他有了開新能源車回家過年的想法。
日前,記者在天津周邊農村走訪發現,農村充電基礎設施越來越常見。以寧河區為例,國網天津寧河公司累計建成公用充電站136座,形成了一張城市、道路、村鎮全覆蓋的充電服務網絡。
國家能源局新聞發言人張星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6328個服務區配建了充電設施,占服務區總數的95%,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等15個省份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全部具備充電能力。
1月2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拍攝的椰速充海口文體公園全液冷超充站。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河北邯鄲一名村民對記者說,以前新能源車“下不了鄉”,現在充電問題解決了,“不僅能開新能源車返鄉,春節期間還能開著去拜年、走親戚”。
【餐飲】年夜飯也可“預製” 老字號推陳出新
美食是中國人過年的重頭戲。餐飲行業推陳出新,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需求。
當餐廳裏的年夜飯一桌難求,預製菜開始批量登上中國家庭的團圓飯桌。在線上平台,與年夜飯有關的預製菜產品紛紛開展年貨節等促銷活動,預製菜年貨禮盒上寫著“加熱即食”“速食料理”等關鍵詞,均在各自旗艦店進入熱銷榜。10道菜的全家福禮盒,貼出了500元以內的親民價格。購買者紛紛給出好評,稱“發貨挺快,很適合假日囤一些,很方便”。
一盤盤大餐端上桌,人們不僅要吃出香味兒,更要吃出文化味兒。一些老字號匠心獨運,結合當下的飲食趨勢和審美需求,融入新的烹飪技術與食材,為消費者提供了新的文化體驗。
上海的“中華老字號”綠波廊研發了“畫龍點睛玉龍糕”,以熟鹹蛋黃、肉鬆為餡,外麵點綴以自製的玫瑰醬,為玉龍“點睛”。擁有百年曆史的南翔饅頭店推出了青梅酒熟醉蟹黃小籠和蟹膏鮮肉小籠。“這些美食屬於非遺製作技藝,大家不隻是吃美食,更是品味中國文化。”南翔饅頭店廚師長遊玉敏說。
2月3日,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一家食品加工企業的工人在糕點包裝車間工作。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春節期間,年輕一代麵對頻繁聚餐,更願意赴一場養生飯局。
“90後”青年張粵華在北京延慶經營著一家溫泉民宿,房間內可以泡溫泉、吃飯。節前,民宿15間房子已經全部被預訂一空,消費者幾乎都是年輕人。
【電影】“喜劇+”唱主角 票房表現受關注
截至目前,已有《熱辣滾燙》《紅毯先生》《第二十條》《熊出沒·逆轉時空》《飛馳人生2》《我們一起搖太陽》《八戒之天蓬下界》等電影定檔2024年春節檔。
2023年春節檔68.85億元的總票房,位列曆年春節檔第二,讓在疫情防控期間沉寂了的中國電影市場迎來全麵複蘇。2024年元旦檔票房刷新了中國影視票房紀錄,春節檔作為重點檔期奠定全年發展基調,上映表現勢必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影視行業出品人陳偉忠說,春節檔這幾部影片涵蓋多種類型,“喜劇+”色彩明顯,包括現實喜劇、諷刺喜劇,有關注小人物命運、呼應現實問題的劇情片,也有自帶粉絲的IP電影,還有主打合家歡的動畫作品,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口味。
“春節檔影片競爭會很激烈,但毫無疑問的是,隻有創作更接地氣,更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作品才會贏得口碑和票房。”他說。(記者梁軍、王井懷、翟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