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刺桐萬國商 煙火光明城
2024-02-03 09:36:00  來源:人民網  
1
聽新聞

13世紀,馬可·波羅從泉州帶回的德化瓷風靡歐洲,被稱為“馬可·波羅罐”。雅各·德安科納則帶著豐富的歐洲製造來到泉州。“街上有如此眾多的油燈和火把,到了晚上這個城市被映照得特別燦爛,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它。”這裏被譽為“光明之城”。

宋元時期,中國製造和多國製造彙聚泉州港,成為世界海洋貿易盛況的實物見證,更是東西方文化彙流融合的載體。

紛繁異域香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艘沉睡了700多年的宋代福船,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唯一一艘從海外返航的古代遠洋商船。“怎麼判斷它是返航的商船呢?”館長丁毓玲說,“在船上,考古發現了多種外國商品,比如沉香、乳香、檀香、龍涎香、胡椒等。”

宋代是香料進口最多的時期,品種多達300餘樣,對促進我國傳統中醫藥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貨船的商品上綁著木質牌簽,寫著人名和店名,有96件之多,反映出當時泉州香料貿易的繁盛。”丁毓玲介紹,現在流行的海外代購,宋元泉州就有了,船主裝完貨,就把空閑的艙位交給船員,讓船員自己帶貨買賣,以抵工錢。

“大舶高檣多海寶。”中外商船滿載進口商品抵達泉州港,是怎樣一幅場景?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中,一組名為“迎蕃貨”的人物雕塑生動再現了當時的畫麵。“台上的美女正在跳舞,她旁邊放著進口象牙,這就是早期的直播帶貨。”一位來自海南的中學生驚喜於自己的發現。

來自海南的中學生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觀賞“迎蕃貨”雕塑。人民網記者 金慧慧攝

“蕃舶之饒,雜貨山積。”據記載,宋代泉州進口貨物,除了香料,還有藥品、衣料、木材、寶貨等。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鍵說,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異域物品豐富了中國人的生活。在唐代,胡椒是奢侈品,卻出現在宋代從泉州出發的遠洋貿易船上,說明這種物品已經逐漸普及到了日常生活。

神奇中國白

宋元泉州不光有海外代購,還有“定製化”出口。泉州市德化縣陶瓷博物館收藏的龍紋軍持便是例證。軍持是國外宗教徒用來淨手、貯水的器具,加上中國傳統紋樣,體現了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

德化縣陶瓷博物館收藏的龍紋軍持。人民網記者 金慧慧攝

德化窯的青白釉小瓶也被稱作馬可·波羅罐。當年,馬可·波羅帶著德化瓷回到故鄉意大利威尼斯,至今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還收藏著青白釉四係罐。

2007年,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號”沉船被打撈出水。船型為尖底福船,船上滿載貨物,品類豐富。陶瓷器占比最高,其中德化窯、磁灶窯均來自泉州。

一條窯址,一眼千年。德化盛產優質高嶺白土,且林木河溪密布,得天獨厚的條件令窯火千百年不熄。全縣18個鄉鎮均有古窯址分布,達239處。宋元時期的窯址有42處,一年可燒製數百萬件瓷器。

“德化瓷始終麵向海外市場,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生產線。”德化縣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介紹,宋元時期,德化出口的瓷器主要以日用品為主,如軍持、碗盤碟和粉盒等,明代人物雕塑類藝術瓷增多,到了清代又大量生產青花瓷。

中國審美,溝通世界。明代出口歐洲的德化瓷白如雪、潤如玉、透如絹,被法國人視為“瓷器之上品”,獲譽“中國白”。

海外貿易是一條雙向奔赴的旅途。異域珍寶豐富了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上品融入了外國人的審美,泉州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為構建世界多邊貿易體製貢獻有益探索。

市井十洲人

1月25日,幾名泰國留學生頭戴蟳埔簪花圍在開元寺留影。談及來中國留學原因,她們表示,中泰之間商貿往來頻繁,學好中文未來會有更多機遇。

泰國留學生頭戴蟳埔簪花圍在開元寺留影。人民網記者 金慧慧攝

早在唐代,外國人已遊走在泉州街頭。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發展至鼎盛。泉州城擴建,環城遍植刺桐樹,泉州又名刺桐。白天,刺桐城街上“纏頭赤腳半蕃商”,到了夜晚,油燈亮起,恍若白晝。

北宋時,泉州設立來遠驛,製定犒宴饋送條款,指派專職官員招待外國使者和客商。市舶司對外商負有監督管理之責,將蕃學和公墓納入管理,蕃商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保護。政府還給予蕃商各種優待,這些舉措使得蕃商與當地政府、商民和睦共處,促進了海外貿易繁榮。

“雲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來自東南亞、波斯、阿拉伯、印度乃至地中海地區的商販留居泉州,將他們的文化和宗教帶到這裏,許多人與當地人通婚,甚至考科舉、在朝為官。一時間泉州的國際範兒無出其右。

考古學家在泉州發現了欽賜“世”姓的錫蘭國(斯裏蘭卡)後裔的祖塋與墓碑。《世家族譜·錫蘭祖訓》記載,錫蘭國王子“因愛此地山水,遂家焉”。

許世吟娥是錫蘭國王子後裔。1月28日,在“何以中國·向海泉州”網絡主題活動現場,她講述了多次參與中斯友好交流活動的故事。2019年,她推動泉州鯉城區和斯裏蘭卡科特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不同的寺廟比鄰而居,路上可以聽到不同語言,吃到不同國家的菜,買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商品……宋元中國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泉州,創造了多元族群共生共榮典範。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相互尊重,共享機遇,共同繁榮。

2年3次到訪泉州,人民網阿拉伯語專家瓦利德親眼看到了中國文化所倡導的“和而不同”。他相信,未來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泉州將延續輝煌!

標簽:
責編:史雪瑩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