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浙皖兩會落幕不久,一則長三角相關新聞引發關注:2023年,長三角區域經濟總量破30萬億元。
2023年是“拚經濟”的一年,三省一市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根據四地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海GDP達4.72萬億元,江蘇GDP達12.82萬億元,浙江GDP達8.26萬億元,安徽GDP達4.71萬億元。
總量跨越,從一個層麵反映出一體化正在走深走實。細讀四份報告:
科創合作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1項重點合作事項加快落地,28個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項目加快實施;G60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揭牌運行,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加快建設……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正在形成。
互聯互通上,小洋山北側開工建設、長三角期現一體化油氣交易市場基本建成、152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市“一網通辦”……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教育、醫療、政務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推進。
生態共保聯治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新推出跨區域項目審批機製、跨界水體聯保方案等24項製度創新成果,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實施,元蕩生態岸線上海段全線貫通……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的步伐不斷加快。
……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年來,滬蘇浙皖共拉長板、相互賦能,推動一體化發展持續走深走實。
站上30萬億元的新台階,長三角一體化向哪裏去?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三省一市有哪些新部署?
作為長三角“龍頭”,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9處提到“長三角”字眼,更用較長篇幅全麵、細致勾勒今年的部署:製定實施第三輪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協同開放、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安全發展等方麵重點合作事項落地,加快建設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合力打造長三角區域發展共同體。加快方廳水院、滬蘇嘉城際線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好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竣工投用配套服務。精心辦好第七屆進博會,紮實做好城市服務保障工作,推動更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落地,持續放大溢出帶動效應。
部署已定,上海市市長龔正以“三個持續”闡明態度:持續推動重大合作事項協同;持續強化跨區域項目的落地落實;持續完善一體化的發展機製。
在“持續推動重大合作事項協同”中,“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被置頂。對照四地政府工作報告看,各地主動強化創新合作,區域創新聯動節奏明顯加快,突出特點就是創新的一體化意識、一盤棋思想。據了解,四地去年成立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專班,近日發布聯合攻關項目立項清單,28個項目予以立項,將成為跨區域協同創新的最新抓手。
一體化,不是簡單的“1+1=2”;一體化發展,也不同於一般的政策協同,而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縱覽蘇浙皖報告,各家正在鍛長補短,既與一體化相呼應,又有各家特色。
三省一市“共飲一江水”,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省市。一體推進兩大戰略,江蘇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聯動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這並非首次。在2023年12月召開的江蘇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就曾表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好聯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聯動體現到創新和產業協同上、體現到交通互聯互通上、體現到體製機製協同創新上,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科創、產業協同、交通、體製機製,這些“聯動”的方向在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充分體現。具體而言有幾個重點,建好用好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推進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寧杭生態經濟帶、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建設,規劃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推動沿海港口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樞紐融合發展,更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
“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是個較新的概念。據報道,去年7月江蘇省委全會作出《中共江蘇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12月,“做實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成為江蘇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重要部署;再到今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規劃建設,協同區從設想走向現實。
相關人士認為,規劃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是江蘇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是促進長江口區域跨江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借鑒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理念和經驗,建設一個省內的產業創新協同區,考驗著多方智慧。
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從報告看,上海、江蘇提出,加快建設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浙江則提出,推動數字長三角建設。
去年浙江省召開全省“新春第一會”,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首次提出三個“一號工程”,第一個就是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過去一年,數字經濟向“新”而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數字經濟迎來加速擁抱千行百業的好時機。2024是浙江聚焦“高標準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一年,數字長三角建設非常值得期待。
為提升整體發展能級,安徽延續的是去年8月省委全會定下的“打法”——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
合作、分工、聯動,成為當下安徽的關鍵詞。眼下,安徽正以融圈進群為方向,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從去年前三季度數據看,滬蘇浙在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5826.11億元,同比增長8.64%,占全省省外項目到位資金的58.4%。
安徽在長三角中,既有優勢也有短板。隻有鍛長補短、重點發力,才能實現全省域、全方位深度融入。瞄準2024,安徽提出,高質量推進各領域共建共享,協同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策源地,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深度參與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協作,完善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跨界協同機製,加快產業鍛長補短。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啟動建設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積極共建長三角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聯動發展區。
今年,安徽也迎來新的契機。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進一步提升能級的若幹政策措施》,提出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與合肥、蕪湖等長三角地區城市聯動發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功能布局擴容,為安徽帶來利好。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2024年,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第二個五年的開局之年。“瞭望君”認為,在長三角,無論是通江達海、承東啟西,還是左右逢源、連南接北,各種戰略定位和路線圖的設置最終要落腳到實實在在的一體聯動、協調發展中,落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
記者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