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新春走基層|竹山深處有“寶地”
2024-01-31 15:45:00  來源:人民網  
1
聽新聞

山中人,最曉季節更替,一股子冷風吹散了村頭閑坐的村民。

“下霧了,做飯咯。”重慶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4組村民鄭一瓊手裏攥了把瓜子皮,全部扔進垃圾箱後,又檢查了一道腳邊有沒有遺漏,才放心地回家。

“老婆子我78歲了,村裏啥樣我沒見過?”談及村裏的變化,鄭一瓊連說了幾聲好。好在哪裏?“路幹淨了,房幹淨了,人心暖了。”

跟著鄭一瓊回家,小山村新景在眼前流轉:柴火堆整齊碼放;家家戶戶白牆青瓦;數條硬化公路上,村民、遊客熙熙攘攘……

“以前的村子不是這樣的,垃圾亂扔、牆壁陳舊破損,不成樣子。”鄭一瓊指著周圍的房屋說:“下雨不敢出門,踩一身泥水。”

獵神村總人口1260人,現居住450戶,村民們的老思維、舊習氣,改起來費勁、費神。

“一開始連柴火堆碼放整齊都搞不定,隻能挨家挨戶做工作。隨著一戶一戶整改,舊山村煥‘新顏’。”獵神村黨總支書記陳宗壽說:“‘麵子’問題解決了,還有裏子。每戶補助2000元,把旱廁改為新式抽水馬桶,清潔又衛生。”

麵子和裏子都幹淨,村民的幹勁就上來了,修葺房子、硬化公路,昔日的破舊小山村被打整出獨特的韻味。

設計師吳明龍就被這種獨特的韻味吸引,在他眼裏,小山村處處是寶。“獵神村擁有多達100餘種的豐富竹資源,森林覆蓋率達86.2%,所以我把民宿開在這裏。”

民宿在小山村裏“開花”,少不了傳統文化的浸潤。獵神村“山水林田”空間格局中傳統院落穿插,保存有大量傳統川東院落風貌,與竹山、田園、濕地等構成詩意農耕文化畫卷。竹編、竹雕、竹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孕育傳承其中,成為生產生活重要組成部分,彙集為獵神村獨有的文化資源特色。

環境改善帶來鄉村蝶變。“鄉村有著大量散布的閑置房產,轉換思路將其視為承載休閑康養功能的空間,通過設計賦能,對其室內功能進行優化、院落環境進行美化等,農房變精品康養民宿。”陳宗壽介紹,近年來,獵神村盤活1.42萬平方米閑置農房和8000餘畝田、土、林,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實現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

遊客在獵神村商業街內茶室品茶。熊偉攝

同時,獵神村實施模塊化功能分區,充分利用底層商鋪空間,以品牌化設計理念打造特色商業坊,創建“三巷六坊九大碗”商業街,將手工竹器、休閑觀光和民宿住宿有機融合,活化資源、增加就業。

以舊“煥新”,巴渝和美鄉村的麵紗正在徐徐掀開。

標簽:
責編:戴淩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