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姑蘇區金閶街道白蓮社區裏人頭攢動,居民們簇擁在滿載著數十件民生微實事“剪影”的白板前,將手中的愛心貼紙投到自己最中意、最滿意的一件件微實事上。去年以來,金閶街道堅持結合社情民意、問題需求,通過“微心願”“微實事”“微服務”等舉措,解決居民群眾的“急難愁盼”,讓幸福無“微”不至。
鏡頭一:“蘇媽媽”縫補織出鄰裏“至味”
金閶街道白蓮社區由多個老舊住宅小區組成,大多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同時還存在公共配套設施不完善、樹木遮擋陽光、部分樓棟間距較小日照不充分等問題。
“蘇媽媽”縫縫補補小鋪前都生意興隆。通訊員 黃黎利攝
“蘇媽媽”誌願服務隊在白蓮社區名氣可謂“響當當”。“蘇媽媽”不僅常年開展擁軍誌願服務,還不斷拓展服務形式,拓寬服務人群,一群誌願奉獻、俠骨柔情的“娘子軍”深受居民歡迎。2023年以來,為了進一步開展居民自治,不斷挖掘社區內生服務力,建立良好的鄰裏互助關係,白蓮社區進一步健全了“蘇媽媽”誌願總隊服務機製。
為了滿足居民群眾的需求,社區創新打造了“蠻靈格”服務驛站,並推出“蘇媽媽搭倷縫縫補補”等便民服務小鋪。每周三上午,“蘇媽媽”縫縫補補小鋪前都生意興隆。“蘇媽媽”縫補小鋪不僅縫補了衣物,更是織出了鄰裏和諧的“至味”煙火生活,同時開展的醫療服務、“周周清”等便民服務也深受居民歡迎。
鏡頭二:幸福晾曬場曬出“衣香滿懷”
“我是帶著周邊幾幢居民的感激之情來的,感謝你們為我們解決了生活中的一個大麻煩!”這兩天,在金閶街道白蓮社區,出現了這樣暖心的一幕。原來,三元二村小區東麵沿河的17幢尤其是一樓二樓的居民因為單元樓間距窄,存在日照時間短、家中衣物得不到充分晾曬等問題,甚至有部分居民為了有好的晾曬條件而“忍痛割愛”賣房搬家。
了解到居民的難處和需求後,社區黨委提出增設公共晾衣架的設想,最終決定把緊張的部分車位辟出來,用於建設晾曬區。不久,一個個嶄新的、高度適宜、安全固定的公共晾衣架就落地了,周邊居民的衣被不用“陰幹”,圓了大家充分晾曬的“微心願”。居民們又提出了第二個“續心願”——晾衣區的地麵凹凸不平,都是碎石子,老居民進出晾曬,腳下行走不平,有較大的安全隱患。白蓮社區黨委再次“接單”,通過商議、申請、施工等流程,不久,晾衣區的碎石子路麵被嶄新的水泥地覆蓋,平平整整的幸福晾曬場再次“出圈”。小小幸福晾曬場,不僅曬出了“衣香”,更溫暖了“心懷”。
鏡頭三:敬老便民椅捧出“桑榆暖舍”
歲末年初,天氣寒涼,卻擋不住老年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下棋的“熱情”。然而就在近日,三元二村的居民有了新的“煩惱”。原來,小區先鋒園原本是專門為居民“量身定製”用於議事的,亭子裏一圈石凳在夏天備受歡迎,但是到了冬天卻遭到“冷落”。得知情況後,白蓮社區黨委迅速“接單”,第一時間在先鋒園內召開“小板凳議事會”。與此同時,社區又聯合物業、網格長、居民骨幹、專業施工方一同到現場查看,最終確定了解決方案——在先鋒園的石凳上加裝木條,在周邊安裝有靠背的長椅。當嶄新的木質靠背座椅和加裝的木條座椅呈現在大家眼前時,周邊的阿爹、阿婆們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該社區還將繼續同步開展“一樹一路”“一架一表”“一座一園”“一戶一幫”等“微實事”,進一步集資源之“鏈”織成服務群眾之“網”,不斷通過認領居民的“微心願”,落實“微實事”,圓居民群眾的“微夢想”。
(本報記者王可本報通訊員黃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