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柴婷 製圖
新華社太原1月25日電(記者魏飆)一個土豆,從良種繁育、品質提升到農文旅開發,再到做成108種土豆美食;一隻羊,通過可視化數據平台對其從出生到屠宰實施全過程監控,實現對羊吃得夠不夠、運動量足不足及時幹預,消費者也對羊肉實現全程追溯;一顆蘋果,得益於培育推廣的“寧脆”新品種,不僅成為果農增收的“致富果”,還成為支撐當地產業發展的“金蘋果”……連日來,記者直觀感受到的是,山西一些地方立足資源稟賦,推動“特”“優”農業發展壯大的生動實踐。
地處黃土高原區的山西特色優勢農業資源豐富,擁有“小雜糧王國”和“優質糧果帶”等美譽,地貌多元、氣候多樣,造就了山西獨特的農業資源,也具備了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給的潛力。在踐行“大食物觀”背景下,山西“特”“優”農業發展也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
這些年,山西積極推動“特”“優”農業做大做強,支持組建大型農業集團,把小雜糧、幹鮮果等分散的農業特色資源集聚起來。在山西,已經建成一批黃花鎮、木耳鄉、蘋果村,形成一批特優農產品帶動區、集聚區,還先後建設了高粱、蘋果、穀子等國家級產業集群,打造了5個省級涉農專業鎮和38個市級特優農業專業鎮。
挖掘“特”“優”農業,其背後是農業產業升級的機遇,更是農業產業興旺的機遇。山西發展“特”“優”農業不僅僅反映在數量增加上,更體現在質量提升上。呂梁山區引進種植的藜麥不僅在黃土高原上安了家,並發展成為特色優勢產業。以忻州市靜樂縣藜麥為例,從2011年試種20畝藜麥起步,如今的藜麥種植麵積已達5萬多畝,還開發出了藜麥白酒、藜麥醋、藜麥餅幹等產品。
樹立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讓我們的“一餐一食”變得更加豐富。位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這裏不僅雜糧豐富,也盛產肉蛋鮮奶,還有“隱藏款特產”三文魚、大閘蟹、南美白對蝦等,更讓人思考如何讓黃土地上的“大食物”成長為造福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大產業”。
“大食物”成長壯大,不僅要在產品本身下功夫,做“特”做“優”,也應在產業、創新、品牌等方麵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