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工人日報》記者分赴祖國各地,深入基層一線,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經濟社會發展新景象、民生改善新成效、節慶文化新風尚,為勞動者放歌,為奮鬥者鼓勁,展現新時代新征程廣大幹部群眾創造新偉業的火熱實踐。今日起,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欄目,敬請垂注。
寒冬臘月,陝西關中持續低溫。1月23日,呼嘯的寒風中,記者來到寶雞市陳倉區西關南街人力資源市場,隻見農民工或在靜靜等待,或在輕聲聊天。在他們身後,正是寶雞市首家“農民工維權服務站”。
這個服務站由陳倉區總工會投資42萬元支持建立,站內設有投訴舉報中心、勞動力市場、農民工之家、標準仲裁庭等。記者在現場看到,不時有農民工走進服務站裏的“農民工之家”,坐在長椅上休息,喝杯熱水暖身。
“你們這個‘123N’模式真好!我今天專程過來表達感謝,謝謝你們幫我們要回了工資。”農民工付科興從公交車上下來,直奔“農民工維權服務站”,見到陳倉區總工會法律援助站受理席工作人員羅小偉,緊緊握住他的手,不斷表達感謝。
今年60歲的付科興,身高接近1.8米,卻瘦到隻有60多公斤,背駝得很明顯,飽經風霜的麵容更顯滄桑。握手時,羅小偉能明顯感覺到他手上的老繭。
隨後,付科興來到二樓“三官一律”工作室,推開門,陳倉區的法官、警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區總工會的業務骨幹正圍在一起,討論著某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欠薪後,不打算籌錢,還拒絕與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接觸的案件。
付科興輕輕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環視牆上的一麵麵錦旗:“秉公執法揚正氣 為民解憂暖人心”“討薪維權暖人心 排憂解難似親人”……
“針對這類‘老賴’案件,要充分發揮‘123N’農民工訴前維權聯動模式中的三級網絡作用,由區治欠辦、區仲裁委員會牽頭,以‘防欠薪’排查化解組和鎮(街)調解中心為中堅,以企業調解委員會、企業工會為基礎,深化聯合治理。同時還要多方聯動,建立工會、勞動監察、勞動仲裁、法院、司法、公安、檢察等部門的聯動維權機製,高效且有組織地為農民工討薪。”陳倉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隊長齊永鋒的發言,將付科興的思緒拉回現場。
多年前,付科興在一家保安公司工作,一年後保安公司倒閉,他被欠薪6000多元。之後,付科興開始了漫長的討薪之路。“那幾年,我幾乎每周都打電話給經理,不是被掛了,就是說在開會。去找他們要的次數更是多到數不清,都說現在沒錢,籌到了再給。”付科興如此回憶。
2017年,付科興來到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舉報。而在此前,監察大隊已多次接到關於該公司拖欠工資、勞務費的投訴,並向該公司下達了調查詢問通知、限期整改指令、行政處理決定等法律文書,但該公司仍未在指定期限內支付拖欠的農民工工資。
2018年12月,陳倉區人社局依法將該案件移送至區人民法院強製執行,但該公司卻無財產可供執行。2019年12月,區人民法院依法終止了該欠薪案件的執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付科興等人逐漸失去了希望。可對於付科興來說,6000多元是一筆不小的資金,他始終難以釋懷。
“正是在那幾年,為更好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我們陳倉區探索構建‘123N’農民工訴前維權聯動模式,即‘一窗受理、二個服務、三級網絡、多方聯動’。‘一窗受理’指以勞動監察、勞動仲裁為窗口,結合司法援助、工會維權,對所有渠道、所有類型的勞動糾紛實施統一受案、集中研判、歸口處理,按照案件性質流轉至相應機構進行分類、分批、分流處理。‘二個服務’則是堅持‘普法宣傳服務’‘法律援助救助服務’兩個服務雙管齊下……”陳倉區人社局局長張莉告訴記者。
而針對付科興的案件,雖終止了執行,但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同時隨著構建“123N”農民工訴前維權聯動模式的深入,區人社局、檢察院、法院、總工會等各部門依然記掛著這個“執行難”問題,各部門的骨幹力量一直聯動發力、持續跟蹤,尋找突破口。
轉機發生在2023年初。“多方聯動”小組從有關部門得到消息,該用人單位有項目要拆遷,將得到一部分補償款,通過與區住建局等部門積極聯動,區人社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檢察院、法院、總工會共同約談該被執行單位法定代表人,區總工會代表被欠薪農民工據理力爭。經過多次反複約談,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後,這個持續了5年多的欠薪案件終於落下帷幕,農民工46萬元的血汗錢執行到位,並舉行了集體發放儀式。
“這是陳倉區多方發力,打造溯源治理新路徑的一個縮影。”陳倉區委副書記、區總工會主席柳鵬舉對記者說。
據統計,實行“123N”模式近兩年來,陳倉區麵向農民工開展普法活動43次、大講堂50餘場,開展司法援助245件。接待來電來訪4288人次,處理投訴舉報案件1734次,為2005名勞動者追討工資2366.9萬元。
“通過不斷深化維權聯動模式,陳倉區建立起了‘工會主代、人社主辦、部門主管、司法主援、法院主審、公安主突、檢察主督、群團主調’的多方聯動機製,有力地維護了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了和諧勞動關係,把溯源治理貫穿在勞資糾紛的全環節,構建起了縱橫聯動維權新格局。”陝西省總工會權益保障部部長馬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