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底盤穩、韌性強、動力足 中國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闊步前行
2024-01-21 10:11:00  來源:央視網  
1
聽新聞

央視網消息:1月20日,《新聞聯播》報道了中國航天、5G基站、農村中小銀行等方麵的消息,從中可以看出科技這個“新引擎”在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上作用重大,結合其他領域公布的助力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持續增多,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有充足的穩的定力和進的底氣。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高質量發展】

今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再創新高

新年剛過,中國航天就迎來了高密度發射。今年,載人航天、探月四期等一批重大航天工程將陸續實施,航天發射次數有望再創新高。

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發射、全球最大固體火箭引力一號成功首飛、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成功對接空間站、可重複使用火箭完成垂直返回試驗,今年一開年,中國航天就用一次次的成功開啟了新的征程。

今年,中國航天依然會很忙。中國空間站計劃完成兩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的發射。

今年,中國航天還將標注新的高度,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展相關測試,它將於上半年前往月球背麵,開展世界首次月背采樣返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打造商業航天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商業航天將高速發展。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將迎來首飛,多個衛星星座將加速組網建設。這家衛星智慧工廠正在加緊研製的就是將要在太空組網運行的衛星,他們大量引入了裝配機器人,研製周期比傳統的衛星生產模式縮短80%。

今年,中國航天進入常態化高密度發射的新階段,多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將陸續首飛,國際航天合作持續推進,中國航天的舞台會越來越廣。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已受控再入大氣層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已於1月19日20時37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預定安全海域。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於2023年5月10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裝載了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2024年1月12日,天舟六號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並於獨立飛行期間成功釋放大連理工大學試驗衛星。

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端口達2302萬個。全國行政村通5G比例超過80%,5G移動電話用戶達8.05億戶,萬物互聯基礎不斷夯實,5G應用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醫療等行業深入推廣。

我國5G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中國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數量持續保持全球領先。下一步,我國將進一步推動5G輕量化、6G技術等研發儲備,為賦能工業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我國千兆網絡走向規模發展 用戶規模和占比均為全球首位

播放視頻

畫中畫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千兆網絡,用戶規模和占比均為全球首位。千兆網絡在服務千家萬戶的同時,也在加速賦能國民經濟領域,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千兆網絡已服務全國超過25萬家企業。在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發揮賦能效應,形成眾多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已輻射了我國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87個。

剛剛在深圳舉行的“光華杯”千兆光網應用創新大賽共征集應用案例超過1.7萬個,涉及工業、能源、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千兆固定寬帶網絡和5G移動網絡相結合的雙千兆應用,“雙千兆”應用的典型示範案例累計已超過11萬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 敖立:據統計,全國25個主要沿海港口中“雙千兆”網絡應用比例高達90%以上,全國主要煤炭和鋼鐵企業中比例分別達到95%和85%。

我國首台國產場發射透射電鏡發布

播放視頻 畫中畫

1月20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台國產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在廣州發布,將為我國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半導體工業等前沿科學及工業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本次發布的首台國產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是中科院與廣東省首批省實驗室之一的生物島實驗室共同合作,由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設計,並擁有透射電鏡所用的場發射電子槍、高壓電源、電子探測相機等核心技術,具備量產透射電鏡整機產品的能力。

透射電鏡具有極高的行業壟斷性與技術門檻,此前,我國透射電鏡全部依賴進口,國產化尚屬空白。據了解,2022年,我國進口透射電鏡約300台,進口總額超30億元。首台國產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亮相,標誌著我國打破了國外在這一技術領域的壟斷。

【科技助力改善民生福祉取得新成就】

中國氣象局:全國暴雨研究中心成立 聚焦暴雨預報難題

播放視頻 畫中畫

近期,全國暴雨研究中心在武漢掛牌成立。暴雨預報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特別是定量、定時、定點的預報。全國暴雨研究中心成立之後,將聚焦暴雨的多尺度機理、監測預報預警技術等多個重點領域開展技術研發。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暴雨發生,暴雨根據發生地不同可分為長江流域梅雨鋒暴雨、華南前汛期暴雨、華北和東北暴雨、西北暴雨等,根據暴雨的特點可分為暖區暴雨、台風暴雨等。暴雨預報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特別是定量、定時、定點的預報。我國地理狀況特殊、地形複雜,更是加大了暴雨預報的難度。暴雨的科學研究和準確預報直接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涉及最廣泛的民生。

全國暴雨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主任 湖北省氣象局局長 胡愛軍:全國暴雨研究中心通過衛星、雷達、飛機等立體探測手段,開展野外科學試驗,運用高性能計算機進行數值模擬,著力在暴雨機理、監測預警、數值模式等方向,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暴雨科技創新高地。

全國暴雨研究中心落戶湖北得益於其獨特的地域特征和科研優勢。湖北位於全國中心位置,長江和漢江在此橫貫,我國很多天氣係統都是自西向東運動,湖北作為重要通道,是暴雨中尺度天氣係統的多發地。

未來,全國暴雨研究中心將為 “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及中國式氣象現代化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迎來新進展】

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主體結構貫通

播放視頻 畫中畫

1月19日,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工程主體結構全線貫通,為最終開通試運營奠定堅實基礎。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是長三角示範區內一條重要的軌道交通線路,由既有東方綠舟站向西延伸至西岑站,全長約6.6公裏,全線為高架線路,連續跨越G50高速公路和三級航道攔路港。建成通車後,將為附近的科創企業提供極大的交通便利,有助於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帶動新城發展,完善城市內部交通係統。

【金融“活水”助力農業質效不斷提升】

秋糧收購貸款投放超千億 維護市場穩定

目前,全國秋糧收購已進入集中上量階段。據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消息,截至1月16日,農發行秋糧收購期間累計發放各類糧油收購貸款1024億元,其中發放中晚稻收購貸款441億元、玉米收購貸款371億元、大豆收購貸款58億元,有效確保了農民“糧出手、錢到手”,維護了糧食市場穩定。

我國農村中小銀行總資產55萬億元

金融監管總局最新統計,我國農村中小銀行總資產已達55萬億元,占銀行業總資產14%。截至2023年末,農村中小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6萬億元,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7萬億元,支農支小貸款占各項貸款比例長期保持在80%左右。

【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十年穩居世界第一】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1月20日介紹,2023年我國物流市場實現恢複增長,預計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將達350萬億元。我國仍是全球需求規模最大的物流市場。全年快遞業務量達1320億件,連續十年穩居世界第一。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綠水青山成色足】

福建福州:首次野外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

播放視頻 畫中畫

近日,在福建福州,林業部門在對越冬水鳥的監測中發現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這也是丹頂鶴在福州野外首次被記錄。

在福州閩江北港原生態濕地公園,一隻丹頂鶴正在濕地上覓食,很是愜意。丹頂鶴屬大型涉禽,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以及俄羅斯烏蘇裏江東岸等地。

據介紹,這隻丹頂鶴的主要活動範圍在這個濕地公園的核心區,這裏灘塗生態良好、植被層次豐富,也是各類水鳥棲息的優良地帶。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 蘭思仁:此次在福州首次發現野外丹頂鶴,它的遷徙路線向南移,也可以說是一種前哨或者探路。

標簽:
責編:陳康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