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深讀丨他們為何對江蘇情有獨鍾?
2023-11-06 14:02:00  來源: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  
1
聽新聞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海外博士創業團隊“飛”向江蘇創業創新賽場——

他們為何對江蘇情有獨鍾?

10月21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創業團隊的負責人李鬆翰,隻身一人飛行5個多小時來到江蘇。接下來的半個月裏,這位29歲的創業者將會參加兩場創業創新“決賽”。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像李鬆翰這樣的博士團隊創業者從海外“飛”到江蘇參賽。自2013年省科技廳牽頭啟動“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10年來江蘇各地的創業創新大賽風起雲湧,累計吸引海內外數萬個創業團隊參賽。這些高學曆、高水平的年輕創業者們為何選擇江蘇,未來將和江蘇的產業鏈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找市場

從船舶行業到新能源領域

“得知江蘇有這樣的創業創新大賽,我們立馬報了名,沒想到參與的兩個比賽都進入了總決賽!”10月28日,在2023中國(鹽城)綠色低碳產業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上,記者遇到了李鬆翰。

李鬆翰是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華人,在馬來西亞讀完本科後,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深造並獲得博士學位。讀博期間,李鬆翰專注於非糧生物轉化利用方向的研究,博士畢業後和小夥伴一起成立公司,從事生物廢棄物轉化為生物燃料的產品開發和推廣。

然而,隨著公司的發展,李鬆翰發現“新加坡生物質原料的市場太小”:“我們的主要產品是乙醇和丁醇,在新加坡麵向的客戶集中在船舶行業,但丁醇產品其實可以大麵積應用於新能源領域。”

此前,李鬆翰曾到國內其他城市參加類似的創業創新大賽,但比較後認為,江蘇的產業鏈與其產品更匹配,“我們原有的客戶集中在船舶行業,而江蘇恰好是船舶工業大省;我們想要進軍的新能源產業,現在恰好也是江蘇重點發展的產業。”

在江蘇找市場,成為許多參賽者的目標之一。

畢業於香港大學的練峰,所在團隊的核心人員30%是海歸高學曆人才。“我們的典型應用產品是給新能源車的電池包降溫,將來可以拓展至整個儲能領域。來江蘇參賽,最主要還是因為江蘇的產業和我們特別匹配,比如鹽城的‘5+2’產業中,就有5個和我們相關。”

對於儲能領域來說,“降溫”是必須環節,溫度控製的好壞、數據的準確性,都是核心問題。“我們的研發中心設在上海,未來工廠肯定是設在最接近市場的地方。”練峰說。

找場景

從單一應用到細分領域

比賽中,參賽選手除要全力展示團隊技術的“先進性”外,更要盡可能展示項目產業化的現實可能性。“今天的創業創新比賽相比十年前有很大不同——高學曆團隊多,涉及到的技術也特別豐富。”毅達資本清潔技術事業部投資經理劉天也表示。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係博士團隊的馬燁,今年以來時常活躍在江蘇賽場上。“目前國內雖然有很多塗料企業,但和國際大品牌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並且在細分領域仍是空白。我們有海洋防汙塗層技術,國內有豐富的應用場景,一定可以攜手開發出更多的市場可能。”馬燁承認,自己對評委的“追問”很緊張,但也很興奮。“江蘇的創業創新大賽很務實,這對我們是好事。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參賽而參賽,而是希望江蘇的機構、企業能夠通過比賽真正認識我們,使我們通過比賽尋求到更好的合作機會。”

從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畢業回國創業的牛澤昆,已在常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依然帶著項目參加創業創新大賽。因為其項目很成熟,常常能獲得評委們的青睞。牛澤昆團隊主要從事工業高能耗領域節碳儲能阻垢除垢新材料的研發和生產。作為一名相對成熟的創業者,牛澤昆直言,今年市場競爭壓力很大,但由於江蘇各方麵政策較好,所以公司在業務上仍取得許多突破。“技術是第一位的,隻有做到細分領域的佼佼者,才能擁有絕對的競爭力。”

“在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後,今年能有這麼多的高學曆團隊飛來參賽,一方麵說明江蘇的營商環境確實有吸引力,另一方麵則因為這裏強大的產業鏈,可以為參賽項目提供生態、提供場景。”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學教授李愛民表示。

找落地

從實驗室到地方產業

對項目的不斷“追問”,緣於創業創新大賽的主辦方希望以賽引才、以賽促投;對“追問”的積極回答,則是因為這些海外創業創新團隊想真正在江蘇落地生根,並借力江蘇的優勢產業鏈做強做大。

剛剛參加完大賽不久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團隊的負責人卜晶透露,已有兩家蘇州創投企業與其接洽。卜晶團隊的項目是為汙水處理提供全流程優化智能化解決方案,所在公司和國外合作研發了多個成果,並不斷孵化產生子項目。“希望這些成果能在現實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江蘇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產業特點,有很好的環境和條件來檢驗我們的成果,畢竟成果要走出研究室,才能有真的價值。”

場上競爭激烈,場下則是實實在在的雙向奔赴。這一場景不斷在江蘇各個創業創新賽場發生。不過,參賽創業者也表達了各自的“煩惱”。

李鬆翰表示,“我去了蘇州、無錫、鹽城,都很喜歡,但是對於像我這樣一直在新加坡生活的人,搞懂每條中文政策挺困難,因此很難區分各個城市的政策有什麼區別。”

馬燁切身體驗到江蘇良好的營商環境,但因為長期在香港和廣東生活,對江蘇的產業發展情況不能及時了解,“希望有更多的機會深入了解江蘇,為公司發展做出更好的決策和選擇。”

顯而易見的是,過去十年,江蘇各個級別、各個領域的創業創新大賽越辦越好——從單方麵的簡單辦賽,到主辦方與參賽者積極互動,更多來自國際頂尖大學的創業團隊通過參賽了解江蘇營商環境、融入江蘇的產業發展,形成多方共贏。

據江蘇省海外人才創新創業聯盟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江蘇科創類上市公司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中,過半都是在海外學成後到江蘇創業立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科創板上市公司前沿生物董事長謝東,他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2002年帶著其研究成果回國,2013年將項目落地南京,成立了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並順利在科創板上市。

江蘇省科協二級巡視員、國際部部長呂家勇表示,“江蘇堅實的產業基礎和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省科協持續導入國際和國家級學會創新資源,全力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吸引和聚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為江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智力保障。”

記者 胡春春

標簽:
責編:孟濤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