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烏鎮,很熱鬧。
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日益臨近,服務烏鎮峰會的807名“小梧桐”已經集結烏鎮,將為小鎮帶來一場“青春風暴”。
“小梧桐”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誌願者的昵稱。自2014年大會舉辦以來,來自全省高校的8934位“小梧桐”始終秉持誌願服務精神,累計服務保障了全球1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0多名嘉賓,向世界充分展示了烏鎮印記、浙江形象、大國風采。十年來,大家同大會共成長、同進步,將一抹優雅亮麗的“互聯網藍”定格在烏鎮古老的小橋流水邊,定格在新興科技的最前沿。
在“小梧桐”隊伍中,一頭金發、個子瘦高,戴著一副金屬眼鏡的Margushina Aleksandra(薩莎),很漂亮,也很亮眼。
“來到杭州後,我感受到互聯網快速發展給日常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薩莎說,當聽到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招募誌願者,這位浙江工商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商務漢語專業的學生毫不猶豫就報了名,想到現場親身感受烏鎮峰會的熱烈氛圍。
“每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都會麵向全球廣泛征集申報領先科技成果,我很期待今年的成果展。今年,全球首個以互聯網為主題的大型科技館也將在烏鎮開館,我一定要去現場參觀參觀!”薩莎說。
今年,薩莎將以重要嘉賓聯絡服務組誌願者的身份,一對一服務到場嘉賓。這兩天培訓期間,行走在烏鎮的青石板路上,薩沙真切地感受到了江南水鄉與互聯網發展的交融互動。
雖然複雜的路名、橋名、會場名,讓薩莎有些頭疼,但很快同學們的幫助就讓她迅速進入狀態。“大家主動幫我補習功課,還為我量身定製學習方案。”小組內的誌願服務氛圍讓薩莎對“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者精神有了更切身的感受。
同樣因為熱愛來到杭州讀書的,還有香港青年陳建華。目前,他已是浙江工商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
在大學期間,陳建華熱心公益,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作為班委的他,也一直盡心盡力為同學服務。“我的父母一直教育我要助人為樂,要學會感恩,而我的哥哥姐姐,告訴我要珍惜在大學的時光,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陳建華說,做“小梧桐”,就是當下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陳建華看來,“小梧桐”不僅僅是要做好服務,這還是青年建功的品牌,是“最好的青春名片”之一。因此,在來烏鎮之前,陳建華詳細了解了烏鎮峰會的“前世今生”,希望能無紕漏地做好大會的誌願服務。
“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是一場國際盛會,全世界最先進的互聯網科技都會在這裏展現,我也希望通過這次誌願服務,能更深入地了解內地互聯網發展,向我的香港朋友介紹,促進內地與香港的交流。”陳建華說。
23歲的聶思佳是浙江大學博士二年級的學生,也是本次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中學曆最高的“小梧桐”之一。
本科期間,聶思佳參加了學校社團為偏遠地區小學生捐衣的活動,因為忘不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那天起,熱心參加誌願活動逐漸成了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我是在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推文中看到‘小梧桐’招募的信息。”聶思佳說,當時她就萌生了報名的衝動,“這是一場國際性的盛會,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是在學校實驗室裏無法感受到的。”
然而起初,她也曾猶豫過。“因為讀博,科研壓力比較大,導師曾擔心半年的誌願服務準備是否會拖延科研進度、影響學業。”聶思佳說,為此,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裏,她努力平衡好兩者,不僅學習成績優異,也為這次大會的誌願服務做足了準備。
聶思佳說:“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我不想錯過,在這裏我也交到了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相信這段‘小梧桐’的時光一定會很難忘。”
聲音洪亮、身子挺拔,盡管退伍已近一年,但吳奇身上依舊帶著軍人的影子。今年23歲的吳奇,父親是退伍軍人,母親是警察,從小耳濡目染,讓他對軍人充滿了向往。因此,在大一結束後,他選擇了入伍。
去年,吳奇從部隊退伍後,重新回到學校學習。如今的他,是浙江外國語學校的一名大二學生。其實,吳奇還是今年杭州亞運會的預錄用誌願者,但因為時間衝突,他不得不遺憾退出。“現在能有機會服務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我很珍惜,也很自豪。”吳奇說。
退伍不褪色,在準備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誌願服務期間,吳奇把在部隊養成的良好品質帶到了工作中,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展現了“小梧桐”的責任與擔當。
為了更好地服務大會嘉賓,英語專業出身的吳奇給自己“加訓”,主動學習了互聯網相關的專業英語知識,對照和互聯網發展相關的英文報道逐字逐句學習專業詞彙,聽英語原聲,模仿發音,不斷練習。今年,他將以翻譯誌願者的身份服務大會嘉賓。談到即將到來的大會,吳奇信心滿滿。
以青春之名,共赴烏鎮峰會“十年之約”!加油!小梧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