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日,英國舉行人工智能安全峰會,中方派員出席。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發出了引領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國強音。中方為何要提出這一倡議?如何看待倡議提出的時機和意義? 一起來看《藍廳觀察》。
加強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重要且緊迫
作為最具顛覆性的新興技術之一,人工智能會不會打開“潘多拉魔盒”? 會不會加劇“發展鴻溝”?人工智能軍事應用應如何更好地規範?當前,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加強人工智能治理,推動人工智能朝著科技向善的方向發展。
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對《藍廳觀察》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本身它的發展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問題,它會深度改變我們的生活、生產方式以及未來發展的圖景,包括我們的技術基礎,經濟發展的模式,乃至國家治理和國際關係。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麵部分國家和地區麵對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存在認知、能力以及治理的不足。另一方麵部分國家利用技術優勢推行技術霸淩、技術霸權,這種行徑嚴重損害了其他國家和人民的發展利益。
中方倡議為相關國際討論和規則製定提供藍本
中方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圍繞人工智能的發展、安全和治理三方麵係統清晰闡述了中國路徑和中國方案。
倡議強調麵向他國提供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時,應尊重他國主權,嚴格遵守他國法律,接受他國法律管轄;發展人工智能應堅持“智能向善”的宗旨,各國尤其是大國對在軍事領域研發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應該采取慎重負責的態度;發展人工智能應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反對利用技術壟斷和單邊強製措施製造發展壁壘,惡意阻斷全球人工智能供應鏈等。
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孫曉波指出,倡議堅持發展與安全並重的係統思維,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或構建排他性集團,惡意阻撓他國人工智能發展,引導人工智能朝著有利於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倡議強調安全可控、隱私保護、公平和非歧視,集中反映了各方對人工智能安全的主要關切,也為相關國際討論和規則製定提供了藍本,反映出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熟的治理經驗。在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十字路口,倡議的提出將有力推動各方通過對話合作、凝聚共識,共同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機製。
相比一些國家構築“小院高牆” 中方努力彌合“智能鴻溝”
《藍廳觀察》記者注意到,倡議特別呼籲要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開展麵向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合作與援助。這其實是對目前“智能鴻溝”不斷擴大的一個回應,跟一些國家主張的“小院高牆”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努力彌合“智能鴻溝”,並確保“智能紅利”惠及各國,這是中方在人工智能治理問題上的立場,也是國際社會在製定相應標準規範時不容忽視的重要考量。
日前,聯合國宣布成立“人工智能高級別谘詢機構”,兩名中國學者入選機構成員。對此,孫曉波表示,作為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大國,中方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討論人工智能治理,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
製片人丨孫岩峰 章林
主編丨趙晶
記者丨朱若夢
攝像丨趙迎晨 楊小剛 周琨
海報製作丨陸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