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新春走基層】陪農民工過元宵節:在南京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2023-02-06 13:37:00  來源:揚子晚報網  
1
聽新聞

“湯圓真甜,在南京過元宵節讓我們心裏感到很暖和。”南京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離不開千千萬萬農民工的辛勤付出。2月5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南京建寧西路過江通道施工現場,陪53歲的安徽大叔潘繼華和他的兒子、女婿在工地上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元宵節。自潘大叔的兒子潘劉高中畢業後,他們三人就在同一工地幹活。今年春節,潘大叔安徽的家人來到南京過年。元宵佳節,潘大叔一家在工友的陪伴下吃上了熱氣騰騰的湯圓,大家樂開了懷。對於潘大叔一家來說,度過元宵節就意味著今年正式開工,他們對新的一年的工作信心滿滿。

一家三人在同一工地幹活

既是親人又是工友

2月5日上午,剛見到潘繼華時,他正和兒子潘劉駕駛三輪車趕往抽水現場更換水泵。由於挖掘機開挖基坑時,地下水位高於開挖底麵,會造成基坑突湧,產生安全事故。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同時保證基坑內有幹燥的施工條件。降水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這也是潘繼華和兒子、女婿每天必做的工作。

農民工一起歡度元宵佳節

53歲的潘繼華是安徽六安人,在外務工十多年,一直在工地負責基坑降水工作。他的女婿朱德龍今年33歲,來南京打拚6年。2年前,潘劉高中畢業,他跟著父親、姐夫來到南京務工。2022年1月,他們一起來到中鐵四局建寧西路過江通道A5標項目部工作,負責整個工地的基坑降水。

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潘繼華的女婿朱德龍

工作中,潘繼華既是父親和嶽父,又是師傅,他手把手地教兒子和女婿。他們分成三班,24小時不停地巡查工地水位,從而避免水泵自行停止運行。對潘繼華來說,雖然工地工作很累,但能夠時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幸運的事情。潘劉跟著父親和姐夫幹活,也感到很開心。他不僅學到了手藝,而且有了穩定的收入。他想多賺一些錢,將來成家立業。

繼家連檢查登記過往車輛和人員

朱德龍結婚8年,有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另一個讀幼兒園。今年春節,他和嶽父、弟弟都沒有回家。“現在交通方便了,家人可以隨時來看我們。妻子帶女兒來南京和我們一起過年,好像在南京也有了家。”談到在南京過年的事情,朱德龍臉上露出了笑容。他的微信名是“未來是拚出來的”,他對今年的工作信心滿滿,堅信可以掙到更多錢,給妻子和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

沒回家過年的工友共度元宵佳節

在南京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下午五點半,潘繼華和兒子、女婿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他們沒有來得及脫下工裝,便到工人之家食堂吃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項目部工會工作人員和另外幾位沒有回家過年的工友早在這兒等著他們,為他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宴,食堂也特地包好了湯圓。

潘繼華和兒子潘劉(左)、女婿朱德龍(右)

能夠吃到熱氣騰騰的湯圓,潘繼華感到非常溫馨。他也非常疼愛孩子,不停地往女婿和兒子碗裏夾菜。大家舉杯歡度元宵佳節,緩解了對家鄉的思念。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他們在餐桌上聊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家人和孩子。55歲的繼家連老家在安徽宿州,在南京工作已有13年。他是項目部的保安,主要負責工地安全保衛,檢查登記過往車輛和人員。繼家連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們均已成家立業。今年春節和元宵節,繼家連沒有回家,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雖然沒能和家人團圓,但他並不感到遺憾。元宵節和工友在食堂聚餐,讓他在南京感受到家的溫暖,“通過視頻和家人聊天,向家人送上視頻祝福,也讓我有了回家的感覺。”

潘繼華和兒子潘劉(左)、女婿朱德龍(右)

34歲的王華博是河南南陽人,負責工地文明施工。因為工地需要人員留守,他今年沒有回家過年。王華博有兩個孩子,均已上小學。他去年掙了7萬元,大部分寄給了妻子。今年春節,他把妻子和孩子都接到了南京,一起逛夫子廟、玩園博園。元宵節聚餐時,王華博和妻子微信視頻通話,聊起了家常。他對妻子說:“你在家裏辛苦了,有事情要及時和我打電話,我在這兒會認真幹活。”他同時也叮囑孩子要好好學習,將來能夠考上南京的大學。王華博對今年的生活充滿期待,他希望新的一年裏大家都能平平安安。

大家一起吃熱氣騰騰的湯圓

河北小夥李鵬飛是該工地項目部綜合辦主任,他也三年沒有回家過年了。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由於工序原因,今年共有10多位工人留守在工地過年,“我們為他們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和新年禮物。元宵節,食堂特地包了各種口味的湯圓,還多加了醬牛肉、魷魚、紅燒排骨、砂糖橘等美食和水果。”

潘繼華(右)和兒子潘劉(左)、女婿朱德龍在工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文/攝

記者手記:原本想約幾位朋友在元宵節當晚小聚,但認真思考了兩天,還是來到工地陪農民工過元宵節。我的父親是一位農民工,我從小到大都知道他們的辛苦和不易。他們一年到頭在外奔波,家是他們心中永遠牽掛卻很少能回去的地方。大家常說,農民工的流動性很大,甚至一年會換很多地方,但在工地上發現春節後再返回南京的農民工有很多。南京的就業機會和生活條件深深地吸引了他們,這裏的人和土地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標簽:
責編: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