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新春走基層】 夜訪西海固,與年味撞個滿懷
2023-02-05 14:05:00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建宏  
1
聽新聞

記者王建宏(左一)在六盤山下的隆德縣紅崖村與村民交流。錢友輝攝/光明圖片

【新春走基層】

西海固之於我,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這些年,我長期追蹤記錄這片區域,在開展大量新聞報道的同時,通過長篇報告文學《百萬大移民》見證和書寫了西海固從貧困樣本到脫貧樣板的躍遷。步入鄉村振興,鄉親們過得怎麼樣?新冠疫情對西海固影響幾何?我很想再去看一看。

農曆臘月二十八的中午,我從銀川出發順著返鄉車流一路向南。車窗外天寒地凍,山頂的林木間殘雪斑駁,透著冬日獨有的肅殺之氣。穿過六盤山最後一個隧洞,來到隆德縣城郊的紅崖村時,已是暮色四合。色彩的搭配就是如此奇妙——在這背靠大山的百年老村,當枯藤老樹一遇到大紅燈籠,便立即有了勃勃生機。

紅崖村有一條老巷子穿村而過,因其完整保存了西北村落的傳統建築格局,近年來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打卡地,以至於有了“唯聞老巷子,不知紅崖村”的獨特現象。因老巷子帶來的客流,這幾年,不少村民都轉型吃起了“旅遊飯”。

夜訪西海固,我感受到了濃濃年味。“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走進村民王喚濤家的院子時,這句詩從腦海中冒了出來:小院內,一口煮肉的大鍋熱氣騰騰。屋子裏、擱板上有序擺放著瓶瓶罐罐、大缸小壇,盛滿了自釀的燒酒。大街小巷火樹銀花,很多在外工作的都回到縣城,陪著家人采購年貨,商場、餐館人潮湧動。

夜訪西海固,我看到了時代之進。“雖然因為疫情,人來不了,但不少主顧加過微信,下單發貨,這兩年衣食無憂。”59歲的王喚濤沒有線上營銷的理念,可單靠著回頭客的複購,日子依舊過得紅紅火火。村民潘娟娟因閩寧協作在福州的鞋廠工作3年,嫁到紅崖村後,她帶著一家人開起了農家樂,主打當地特色菜“隆德暖鍋”。記者到她家時,包間裏坐得滿滿當當,一家人燒暖鍋、蒸花卷,奔前跑後,忙得不可開交。采訪結束,互加微信時,她下意識打開了收款碼,轉而略帶歉意地說:“你看我,收錢收習慣了……”

夜訪西海固,我感動於奮鬥之誌。已過了夜裏11點,記者本打算結束采訪,聽說還有十幾個村民在4公裏外的花燈廠紮花燈,還是決定去一探究竟。來到燈火通明的裱糊車間,村民王永紅和幾十位工友正在刷膠、裁布、噴色、貼花,氣氛熱火朝天——這項本是自娛自樂的傳統手藝,已發展成一項致富產業,這些花燈除了本地自用,還賣到了廈門、海口等地。今夜無眠,他們在扮靚中國年的同時,也用勤勞的雙手扮靚自己的生活。

(本報記者王建宏)

標簽:
責編:郭蓓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