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仲春之月,草長鶯飛。3月18日上午,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指導的對話“新時代魚米之鄉”論壇在南京市溧水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50餘名鄉村規劃建設專家,彙聚一堂,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建設新實踐。會上,“江蘇省傳統村落徽誌(LOGO)”正式發布。
聚焦地域特色,江蘇傳統村落徽誌公布
傳統村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寄托著無數華夏兒女的鄉愁記憶。2022年4月,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托,省鄉村規劃建設研究會麵向全社會公開征集體現江蘇鄉村特點、文化特色、地域特征的傳統村落徽誌(LOGO)設計方案,得到社會各方麵廣泛響應。經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共有48個設計方案進入複評,最終評出入選獎1名、優秀獎3名。評審專家對四個獲獎設計作品進行綜合優化,最終形成“江蘇省傳統村落徽誌(LOGO)”。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黨組成員路宏偉介紹,2013年以來,全省累計整治18.9萬個自然村,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城鄉全覆蓋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係;建成593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實現了76個涉農縣(市、區)全覆蓋;完成農村困難群體危房改造和農房改善超66萬戶,130多萬農民群眾住上了結構安全、功能適用、風貌協調、配套完善的現代宜居農房;在全國率先以省長令發布實施《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有效保護省級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築組群878個。
“通過一係列務實行動,鄉村麵貌發生巨大變化,中央一號文件貫徹落實情況督查組認為,走出了一條美麗宜居鄉村與繁華都市交相輝映、協調發展的‘江蘇路徑’。”路宏偉表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等重點任務為抓手,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創新引領,共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美好田園鄉村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人才,鄉村建設工匠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力量。會上,江蘇省鄉村建設工匠能力提升工程培訓考核基地揭牌。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托,省鄉村規劃建設研究會在蘇南、蘇中、蘇北分別建立了若幹鄉村建設工匠能力提升工程培訓考核基地,致力於開展鄉村建設工匠的教育培訓工作。
記者了解到,會上還啟動了第二屆江蘇省“特田生活特別甜”手機攝影大賽。2022年,首屆“特田生活特別甜”手機攝影大賽舉辦,廣大群眾踴躍參與,賽事影響廣泛。今年,第二屆“特田生活特別甜”手機攝影大賽繼續開展,意在展現現代農村的田園風光、田園建築、田園生活,塑造一幅幅美麗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的生動畫卷。
美美與共,鄉村特色產業齊發展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是江蘇鄉村建設行動的重要內容,2017年以來,江蘇已建成593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當日,新江蘇記者走進溧水區特色田園鄉村,看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
“自家純手工製作的青團、桂花糕、黑米糕,清甜可口!”北依無想山,西臨梅花山,坐落於桃花壩水庫旁的溧水區傅家邊社區山凹遊人如織,經營農家樂的徐阿姨正招攬遊客。農家樂、民俗經營是山凹村村民的主業,2020年以來,山凹村在全市率先探索新型鄉村民俗建設發展模式,為全域旅遊新時代“歸園田居”“尋覓鄉愁”提供“山凹樣本”。
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曹莊的田野之上,百畝油菜花進入盛花期,一派欣欣向榮。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曹莊建成集特色農業、休閑旅遊、紅色文化、特色餐飲、果蔬采摘、垂釣及農事體驗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建立了多元化示範基地,有效帶動了村民致富和集體增收。
立足特色,精準發力,更多鄉村把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在有“蘇南小延安”之稱的白馬鎮石頭寨村李巷,李家祠堂、梅章舊居、地下交通站等老建築煥然一新。作為茅山革命老區,李巷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紅色文化為靈魂,做精做優兩莓產業,著力打造紅色旅遊品牌。一批特色田園鄉村“示範區”正在江蘇全域推進。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洪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