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業界學者論道“新技術、新融合、新傳播與未來發展”
2021-07-20 22:19:00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作者:黃澤文 強慧娟  
1
聽新聞

相聚太湖之濱,共商新媒體發展大計。7月20日,2021中國新媒體藍皮書發布會暨“新技術 新融合 新傳播與未來發展”圓桌論壇在無錫舉行。來自媒體界、學界的大咖雲集現場,帶來精彩的幹貨分享。

“新媒體將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引擎。”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副主任、人民網人民在線總編輯單學剛認為。深融時代,主流媒體所發揮的作用和價值應該得到進一步重視。如何在輿情管理和引導上發力?在單學剛看來,有三方麵。

一是主流媒體應成為信息發布的主力軍。傳統媒體具備專業的新聞采編能力和豐富的內容生產經驗,熟悉社會輿論環境和傳播心理。二是主流媒體應成為輿論引導的壓艙石。傳統媒體的公信力是多年累積起來的,關鍵時刻應該正確引導受眾的輿論方向。三是主流媒體應當起到緩衝帶的作用。當自媒體發布不實內容時,主流媒體可以進行澄清並進行必要的互補。

此外,深度融合還要通過技術手段得以實現。“總之,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新媒體時代,社會評價體係的建設在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方麵需要大家共同提高。”

對於傳統報紙來說,轉型後的“蛻變”,使得報紙已經不再是一張報紙。“在現代快報,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界限是很模糊的。”現代快報社黨委書記、社長趙磊介紹,目前現代快報的融媒體產品占內容生產總量的95%,“我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基於互聯網的、專業的主流媒體。”

在過去,一支內容團隊供應多個渠道是常態,但如今,隨著媒體的做法不斷迭代,“適銷對路”是更好的辦法,對於國際傳播來說更是如此。

“國際傳播應該是內容為王和渠道為王並重。過去,中國日報作為傳統媒體,在多年的‘摔打’中已經做到了內容力紮實,新媒體時代,考驗的是渠道力。”中國日報新媒體中心主任柯榮誼認為。

“新媒體是我們爭對奪國際話語權,贏得海外年輕受眾,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賽道之一。目前分眾化趨勢明顯,要做好國際傳播,讓內容落地,就要摸清用戶喜好。社交平台是一個捷徑,但也倒逼我們開拓更多渠道、平台、垂直領域內容賬號,根據不同平台量身定做內容,而不是一稿通發。”

新技術為新融合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想象空間,新融合則是新傳播的重要支撐條件。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漆亞林前不久去了趟四川,他對四種媒介平台(四川電視台“四川觀察”、成都商報、封麵新聞和成都電視台)進行了實地調研。他發現,新技術現已不僅僅隻在重構生產關係,而是成為了生產力。

“技術擁有巨大的潛能,在四家媒體中,新媒體的營收份額已經占據總收入的一半。” 漆亞林表示,在新技術的環境下,守正創新仍是永恒的話題。傳統媒體要主動運用互聯網思維,把技術變成自己的優勢,實現新傳播。這是新時代提出的的新要求,是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關於新媒體話題,學界的研究可謂深入。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張曉鋒提出“主力軍”和“主戰場”觀點。“移動互聯網就是主戰場。去年疫情期間,江蘇‘0感染’‘0死亡’新聞,其實就是媒體發揮了互聯網新媒體的作用,新技術明確賦能新圖景,賦能新的發展平台。”

在媒體融合的發展階段中,除了早期講的“現代傳播體係”到後來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全媒體傳播體係”及“全媒體傳播工程”,張曉鋒認為新融合催生的新要求,就是要強化頂層思維和宏觀導向。

“在未來發展中,因勢利導,將傳播的無限可能轉化為社會發展的無窮潛能,產生正能量的社會影響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記者 黃澤文 強慧娟

標簽:
責編:戴淩 袁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