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24日訊 日前,一場聚焦“城市化進程—趕集文化的變遷與發展”的文化論壇在南京市雨花台區西善橋街道舉行。多位來自南京社科院、高校、文史研究機構的大咖、學者齊聚岱山,大家通過現場參觀走訪、了解“趕集文化市民調查問卷”、論壇交流等形式共同梳理西善橋地區”趕集文化”的發展脈絡,研討城市化發展進程中互聯網經濟消費與傳統廟會集市消費如何形成互補。而借人文習俗拓展文旅產業新空間的共識和西善民歌文化傳承基地的揭牌,也讓今年的岱山新市集尚未開幕就打上了鮮明的文旅產業標簽。
連串數字凸顯趕集文化大有可為
500斤龍蝦、3000隻醬鴨頭一小時售空;為期兩天的夜經濟岱山新市集日均人流量達11萬人次以上;50輛私家車在400米主幹道上一字排開,打開後備箱變身跳蚤市場……去年六月,旨在扭轉疫情帶來消費低迷局麵、重啟片區商業經濟氛圍的岱山新市集在連日刷屏中收場,以新形式、新內容點亮夜岱山新消費體驗的趕集活動在幫居民們找回期盼已久的親近場景同時,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的實況也讓聚力發展文旅產業的西善橋街道隱約嗅到了破局密鑰。用該街道黨工委書記徐立的話說:如果能花香自來實現以節聚人,當數以千計的人往一個地方來的時候,旅遊業就開始了!
由於突出趕集文化和城市記憶的新市集活動摒棄了過去活動中單一的食、遊、購方式,加入了“文、娛、展、演”等元素,既突出本土特色、營造了鄉愁,又滿足不同群體的參與需求。持續兩天的新消費體驗不僅讓片區居民蜂擁而至,更吸引到不少周邊市民慕名前往。營造城市活力氛圍、形成環境消費場景,既喚起兒時記憶又緊密結合居民現實需求的趕集人文習俗也在事後被西善橋街道黨工委分析總結為活動爆款的關鍵原因。
在專家看來,西善橋西依長江、北臨秦淮新河,韓府山、牛首山、將軍山、大石湖、岱山及魚嘴片區連珠成線,山水城林特色顯著,是秦淮河再向外、南京打造全域旅遊一條不可或缺的黃金走廊。其次,區域內文化資源豐厚,除有新石器時代、商周、漢代等文化遺址外,自東吳起就是國家陵區。此外,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竹林七賢及榮啟期磚畫也出土於此,曆代文人騷客多有遺跡留存,這些記載著文化沉澱的曆史本身就是難得的文旅資源。
借勢文旅產業謀篇片區發展新藍圖
具體到以一街之力打造影視、文旅聚集區,西善橋街道同樣有著著眼於現實和未來的考量。“99棟高樓、400萬平方米建築麵積、容納12萬保障群體為主的巨大社會治理壓力,堅持用文化一以貫之提升居民綜合素質,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統一共識、解決治理困境成為現實條件下最優選項。”西善橋街道主要負責人介紹,從數年前倡導各社區成立百人文體隊伍,鼓勵居民走出家門走進社區走向廣場,由陌生人變熟人,由熟人變親人開始,一個以建設理想教育小鎮為方向,借教育提升治理效能,實現全人群、全年齡段覆蓋,促進人全麵發展的係列舉措便在岱山推行。
幾年堅持下,無論是沿街幾近消失的麻將檔、再也看不到停出路麵三排的機動車,還從使用大量安保並關門在學校恢複辦全民運動會到22萬人次參與新市集活動卻秩序井然,這些巨大反差的現象已經給出答案。“一旦梅山礦業關停,數萬平方米的工業遺存及方圓1.5公裏、深達-480米的礦坑一定會成為發展文旅產業不二選項。結合西善的資源優勢,在片區文旅大幕拉開前謀劃對接,讓文化為主導的影視、文旅產業盡早落地生根必將為打造影視、文旅聚集區貢獻持久動能。”
緊盯這一發展定位,通過創設劇本創作中心、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務,完善各類文化場館設施,西善近兩年先後成功招引數十家影視公司落戶,已開設的居民演員培訓課堂也讓街道也越看越有文旅樣。尤其當那些帶著9424電影工園鮮明標識的影視作品先後開機、上映,不少已有多次客串角色經曆的西善居民感歎,從未離演員如此的近!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內就將有出自西善的不下20部影視作品和市民見麵。(羅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