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主題為“Valuing Water”(珍惜水、愛護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今年的宣傳主題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為積極響應這一主題,河海大學組織多位學者圍繞節水用水、依法治水管水、水土保持等方麵“為水發聲”,引領珍惜水、愛護水的良好風尚。
作為農業節水的研究者,河海大學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徐俊增告訴記者,節水不僅是工作,更是一種精神的引領。徐俊增說,農業節水的關鍵環節在田間,立足田間和作物,實現工程、農藝和管理措施的有機結合,是建設節水型農業、保障糧食安全、解決水資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目前,農業節水仍有很大的潛力,這是實現節水型社會的一個重要突破點,要借助現代化手段實現更高效的用水,以高效用水實現節水。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當下,智慧灌溉的發展為農業節水打開了新的思路,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與維護,提高用水管理的精準度,可大大提高農業節水效率。”徐俊增說道。
同時,農業節水的辦法又遠不止在田間。徐俊增呼籲, “Valuing Water” 不止是一個口號,要轉化為行動的自覺。每個人都應該投入到節水的隊伍中去,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麵麵去保護水資源。“比如在你用餐的時候,節約每一粒糧食,每一刻蔬菜,你就節約了作物種植環節的耗水、食物加工環節的耗水,在節約食物的同時也就實現了對水資源的節約與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已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河海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春業認為,《長江保護法》涉及內容非常豐富,但其核心就是一個“水”字,圍繞著如何提升水質方麵做文章。無論是對生物保護還是汙水防治,也無論是防洪救災抑或是生態環境修複,都不是為做而做,而是一種係統治理,是為了更好地提升水質,保障水質穩定達標。
“之所以對長江“水”如此重視,是因為長江不僅是我們的母親河,更是我們的生命之河,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王春業說,曆史綿延至今,不僅長江沿岸地方在長江領域設立了許多飲用水水源地,而且我國其他地方也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從長江調水。《長江保護法》的出台,為長江的治理、為有效守護好一江碧水立了最好的規矩。“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守護好一江碧水”是對《長江保護法》最為精準的概括。
2021年3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施行十周年。對此,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朱新華認為,水土保持法施行十周年以來,水土保持工作充分結合了中國水土保持工作麵臨的新階段、新特點,進一步強化了水土保持法律責任、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建設、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製度和補償製度建設力度,與推進依法行政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總步調保持一致,標誌著中國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已步入新的曆史階段。(記者袁濤 通訊員張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