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喝一口老家的酒,聞一聞老家的土!我們來看您啦!”
3月26日9時許,75歲的黃紹華來到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在養父黃元初烈士的牌位前撒下一抔土、倒下一行酒,祭奠已離世71年的親人。
這是他們時隔71年後的“重逢”。
獻花、鞠躬,看著牆上熟悉的名字,黃紹華眼圈泛紅,忍不住用衣袖擦了擦眼淚。
烈士故去,浩氣長存。去年11月以來,常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牽頭開展“為烈士尋親”專項行動,指導市革命烈士陵園成立工作專班,並在今年清明節前,為湖南的黃元初、山東的李信修、四川的沈誌明3位外省籍烈士找到了親屬。
黃紹華正在祭奠親人
奔波千餘公裏,讓烈士“嚐嚐”家鄉的酒
3月25日早晨5時,黃紹華就在兒子黃誌強的陪同下,從湖南婁底出發了。風塵仆仆14個小時後,當天傍晚7時許趕到了常州。
他特意帶來了家鄉的泥土和自釀的米酒。
“接到電話,父親很激動,一定要過來祭拜一下爺爺。”黃紹華的家鄉口音很重,黃誌強給大家翻譯。
“為烈士尋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市革命烈士陵園成立了專班,袁敏嫻是專班工作人員之一。3月1日,黃紹華接到袁敏嫻打來的電話,說他的父親黃元初烈士安葬在常州。
在撥出這個電話之前,袁敏嫻已經忙了10多天。
黃元初烈士犧牲於1953年,留存的信息很少,隻有一個家鄉湖南漣源的地址。今年2月19日,袁敏嫻根據這個地址聯係了漣源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卻被告知烈士英名錄中查無此人。
“幾十年了,區劃調整較大,你們可以在周邊再找一找。”在對方的提醒下,袁敏嫻先後又聯係了冷水江市、雙峰縣、新化縣等地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在多部門的接力下,終於通過婁底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查找到黃元初烈士的信息,並聯係上他的養子黃紹華。
黃紹華對養父的記憶已經模糊,隻記得養父身材魁梧、話不太多,去當兵後一直沒有回來。直到1983年,當地政府通知他,養父已於1953年犧牲在江蘇,是革命烈士。
“那時候通訊、交通都不方便,沒有辦法去祭拜。”黃紹華說,這麼多年,他一直記掛著這件事,得知養父的下落,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在清明節前來常州一趟。
黃紹華的身體不太好,14個小時的奔波,讓他非常疲憊。“這一趟很辛苦,但很值得。”祭掃完後,黃誌強說,以後他一定會每年過來“看望”爺爺。“爺爺是烈士,是我們一家的驕傲。特別感謝常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了卻了我們一家這麼多年的牽掛。”
留下美好約定,我們一定會來看“二哥”
“李信修烈士是我二哥,謝謝你們,這麼多年還沒有忘了他……”3月初,接到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工作人員的電話,居住在新疆伊犁霍城縣的李天修老人激動到哽咽。
李信修烈士是山東黃縣人,生前是部隊衛生員,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負傷被送到常州救治,因搶救無效於1951年犧牲。時移世易。今年85歲的李天修,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跟隨母親從山東遷往新疆生活。
今年2月,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向山東省龍口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查詢,對方表示烈士英名錄中確實有李信修烈士,但未查到烈屬信息。後在走訪了多個村民小組後,驚喜地找到了知情人,獲得了烈士弟弟李天修的聯係方式。
得知二哥的消息,李天修激動不已:“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小時候,二哥處處護著我。他犧牲後不久,政府就通知了家裏人,送來了慰問品,這一幕我永遠忘不了……”老人表示,雖然相隔萬水千山,但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會帶著後輩來常州為二哥祭掃,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助烈士“回家”,讓“無名”有名
青山埋忠骨,翠柏伴英烈。在莊嚴肅穆的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園,長眠著124名烈士。受當年通訊、交通等條件的限製,部分烈士的親人不知道烈士的安葬地,其中,長期無人祭掃的有50多位,還有10位無名烈士。
為烈士尋親、圓烈屬之夢,既是對烈屬的撫慰,也是對烈士最好的緬懷與尊崇。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持續開展為烈士尋親工作,2021年以來已為9名烈士找到親屬。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倪寧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摸底調查,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爭取讓更多英烈和親人實現跨越時空的‘重逢’。”通過為烈士尋親,深入營造崇尚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挖掘烈士事跡、講好紅色故事,為常州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