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40612174802.jpg
“大風車”巡檢,從黃海之濱的黎明開始
2024-02-02 06:58:00  來源: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  作者:王曉映 劉春  
1
聽新聞

新華報業·新江蘇訊 大麵積寒潮雨雪來襲,遍布黃海之濱的風電線路安全如何保障?接到國網鹽城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消息,1月30日淩晨,巡檢員將在海邊巡線,記者迅速前往現場。

當日5點30分,天黢黑,大豐港室外溫度跌破零度。記者驅車出發,前往約50公裏外的黃海之濱,和巡檢員會合。

車至沿海公路,進入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為避免傷害野生動物,車速須控製在20公裏/小時以內。從岸邊濕地到肉眼看不見的海麵上下,分布著風機、海底電纜、輸電線路,這些都是江蘇沿海二通道的一部分——500千伏竹鹿線。

江蘇沿海二通道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海上風電並網輸電工程,包括3座500千伏變電站和3條500千伏雙回輸電線路。

灘塗上不時飛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嘴鷗。國網鹽城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輸電運檢三班班長馮小軍、無人機巡檢業務負責人錢程蔚帶著望遠鏡、紅外測溫儀和無人機,已開始投入工作。養殖戶屋外蓄水盆裏的水都結成“冰墩墩”,兩個小夥子穿著單薄工裝,說“不冷,習慣了”。

從事著需要24小時值守的工作,“黃海日出”這樣的大片對風電巡檢員來說已是尋常:“可惜今天你們看不到壯觀日出。要變天了,我們要抓緊檢查。”

雨霧迷蒙中,天漸亮。站在500千伏竹鹿線1號和2號鐵塔之間,記者被眼前景象震撼:目光所及是百餘座高達百米的“大風車”,由數家能源企業建造。2023年,鹽城約向長三角地區輸送清潔能源300億千瓦時。

天氣越是寒冷,電路巡檢越關鍵。江蘇季風氣候明顯,冬季大部分海域70米高度風速超過7米/秒,是風能產出高峰期。春節假期前後,居民用電量大,加上天氣寒冷,輸電線路故障風險高。“一般情況下,故障風險留給我們的響應時間僅20分鍾,超時未維修,就有可能導致跳閘。”錢程蔚說。

馮小軍所在的輸電運檢三班共7人,負責包括江蘇沿海二通道在內的12條500千伏輸電線路中的鐵塔和線路通道安全,巡檢員平均每天徒步約30公裏。遇到無人機無法解決的線路缺陷,需戴上安全帶,爬上數十米高的鐵塔人工消除缺陷。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初的迎峰度冬期間,這支運檢班組共排查線下隱患161處、發現並處理各類缺陷2052處。

工作10年的馮小軍趕上了江蘇電網的井噴式發展。截至去年11月底,江蘇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超1100萬千瓦,占全國海上風電總裝機的37%以上,位居全國第一。“隨著江蘇沿海二通道陸續投入使用,2021年,我的工作重心從傳統火力輸電線路轉向風力。”馮小軍介紹,過去10年,三班運檢範圍內新增5條500千伏輸電線路,累計線路長度超210公裏,全部是風能等新能源送出線路。

如果說馮小軍所在的運檢班組是輸電線路維修的“手”,那麼錢程蔚所在的監控班組就是“眼睛”。

“鐵塔看著近在眼前,但需要跨越縱橫水網、遼闊灘塗,借助無人機來巡檢。”錢程蔚指著半空中正在盤旋的固定翼無人機說。電網安全性能對巡查頻次和精度的要求在不斷提升,從每小時拍一張照片變為10分鍾拍一張,發現危險源的反應時間也由原來的2小時縮短為20分鍾。

工作4年多的錢程蔚見證了電網線路巡檢智能化數字化的發展。他管理著88架各型小型多旋翼無人機、3輛無人機移動巡檢車、7座多旋翼無人機固定機場和2座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固定機場,配備27名持證“飛手”。

“無人機發現3個鳥窩,其中兩個沒有安全隱患,一個位置不巧,稍後我們會上塔,把巢捧下來,送到專業機構。”錢程蔚一直和另一名“飛手”保持通話。電力專業為主的巡檢員們幾乎都“輔修”了生態保護專業,對轄區內的保護動物如數家珍。

“隨著生態變好,鳥類在鐵塔上做窩成為我們的‘甜蜜煩惱’。去年,因鳥類發生的故障就有七八次。”說起這些“鳥朋友”,錢程蔚變身段子手,“有一次,我的無人機剛升空,遇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追過來,我趕緊操作無人機加速到最快,玩命飛了好幾公裏才逃脫。它什麼身份,我們什麼身份,不能碰,肯定要保護好!”

東方白鸛已經是電力鐵塔上的“老朋友”,每年11月至次年6月,它們會飛來這裏棲息覓食、繁衍後代。東方白鸛體型碩大,糞便如瀑,一瀉而下,會使電路短路。為更好地保護鳥類,國網江蘇電力建立大數據模型,通過智慧化方式,配合人工監測鳥類活動跡象,以便更及時安裝防護設施。

早上8點,巡檢班組完成交接班。剛下海堤,就遇到麋鹿群,近30隻麋鹿在與黃海相通的河邊悠然覓食。“保供電、護動物,萬家燈火幸福年就是我們的成就感來源。”手、臉被凍得通紅的錢程蔚說。

標簽:
責編:陳康 崔欣
下一篇